各個小組各自開拔,趕赴自各的陣地。
莫問這時也站起身,拍拍身後的塵土,正欲挪步,猛然想起還沒給自己委派工作呀!
於是急忙拉住走在前頭的孫老頭詢問。
孫老頭甩甩手,不以為然地說:“你現在是村裡的客人,哪有讓客人幹活的道理?”
說罷就要撇下他,自顧自去也。但見他一臉失落模樣,又有些不忍,便道:“你實在想幫忙,那就隨我一組吧。”
“要得!要得!”莫問就等著他這麼說,便屁顛屁顛地尾隨而去。
經過一路上請教,莫問了解到他們這一組具體的工作內容和流程,說白了很簡單:其實就是挖些黃泥回來,碾細後加水和好,反覆踩踏,並在此過程中加入軋成小段的稻草。這整個過程便叫作燙泥。
燙好的泥可用於石頭間粘合、填充,也可用於砌牆、製成土坯。
“這黃泥作粘合之用,可牢固嗎?”莫問問。
老頭打鼻孔裡“哼”了一聲,不屑地道:“祖祖輩輩都是這麼整的,你說牢不牢固吧?也沒見說倒就倒的呀!”
“眼下......這不都已經倒了嗎?”
這叫哪壺不開提哪壺——直接打他臉了不是?
老頭氣得直瞪眼,“那是天災!”
“那也不算天災,其實是人禍......”但這話,莫問也只能在心裡說說。
“你說的倒也不是完全沒道理,這種材料雖然製作簡單,成本又低,但其效能確有短板。一是粘度不夠,二是不持久,容易龜裂,所以後續還要經常修補......”等老頭氣消後,說話也中肯了許多,“真正好的粘合材料,應是用白灰、細沙和黃泥,按一定比例調合均勻。此法若操作得當,可使建築夯實、堅固、耐用,雖千百年而不倒!只可惜......”
“可惜什麼?”莫問追問。
孫老頭輕嘆一聲,道:“可惜我們此處根本就沒有白灰這材料......”
“那何處才有?”
“白灰需得在火山之處方有。它本是活火山噴發出的岩漿,將岩石等高溫煅燒,冷卻之後的白色粉末。而我們此處哪來的火山啊......”老頭又嘆氣。
“哦......”莫問聽得似懂非懂,但起碼有一點他是懂了,那就是為什麼郝海生讓眼前這個看似力不能擔的糟老頭來負責這項工作,他在這方面的見識之廣博,果然非一般人所能比擬。
挖黃泥的地點,要遠比莫問想像得遠。
他們從出行伊始,一直是往南走,說話這工夫,才爬上第一座山的山坡,而按孫老頭所述,他們必須要翻過三座山後方能接近目的地。
照這個速度,往來一趟,恐怕半天工夫就花費掉了。這十來號人,一天能裝回多少擔黃泥嘛?
“如果說單是我自己,往來這點距離,也就是片刻間的事。但我就一個人,一次也裝不下多少,一天若往來個幾百幾千次的,非得累個半死才行!難道說把儲物袋清空了來裝黃泥?想想又有些捨不得......”心裡犯著嘀咕,人就已不知不覺落到了隊伍最後面。
“小夥子......腳力......不行啊......才走這麼點......道......就累啦?”他前面一個方臉漢子回過頭對他說。
他說話間嘴裡含含糊糊,讓莫問有些聽大不清。
仔細一看,原來這人邊說活嘴裡邊嚼著東西,下巴上竟還粘著顆飯粒——是早上的糯米飯糰。
“糯米飯糰......糯米飯糰......糯米......”莫問嘴裡反覆唸叨著這幾個字,腦子裡似乎想起些什麼,但又想不真切,一副頭昏腦熱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