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我高估自己了,有些東西實在寫不來,得讓大家集思廣益,一塊想辦法完善才行。”唐植桐肯定不能將小王同學的原話說出來,只把將責任往自己身上攬。
“行,我知道了。把手冊給我,這事我來辦。”方圓聽懂了唐植桐的言外之意,沒廢話,伸手跟他要筆記本。
“好嘞,謝謝圓哥,給大家添麻煩了。”四下無人,唐植桐麻溜的將筆記本遞過去,臉上掛著笑。
“你呀,就跟個泥鰍一樣,滑不留手。真以為這種事全堆在伱身上?我後面肯定得說是集體智慧。”方圓拿著筆記本,隔空點了兩下唐植桐,臉上掛著笑,玩笑意味大於批評。
“嘿嘿,泥鰍好,不被抓住,才活的久。”唐植桐放下心來,方圓心中有數就好,小王同學提醒的很及時,現在馬上要跟北邊鬧掰,一長制快隱入水面,兩參一改三結合就要出現了。
唐植桐給方圓散了顆煙,這年頭吸盒裝煙是身份的標誌,也是應酬交際的標配,只有收入尚可的人才抽得起盒裝煙。
“說吧,還有啥事?”方圓湊上前,點著煙,問道。
“萬向陽,我朋友,幫過我大忙。”唐植桐護著火柴,也把煙點上,點出替萬向陽開口的原因。
“我知道,咱倆第一次見面,還是他帶你過來的,你想練槍法也是他開的口。”方圓點點頭,表示自己對他倆的關係有數。
“陳大姐給他和分揀股的舒晴牽了個線,倆人都比較滿意,接下來可能要結婚。結婚就得有房子住,我這不就來求圓哥了。”唐植桐把事情簡單的給方圓說了一下,主要目的還是求一間房子。
“行,我回頭給市局打個報告。”方圓痛快的點頭答應下來。
前陣子發生了一件事,方圓被街道上門做工作,勸說返鄉,說辭都跟唐植桐當初說的一模一樣,很難說這裡面沒有人指點。
由於提前被唐植桐做了工作,方圓回去後也是思前想後、久久不能入眠,他先是去城郊走了一圈,再後來家鄉那邊也逐漸來了信件……
天下已大定,方圓也是血肉之軀,有家有口有牽掛,思來想去,他沒有答應返鄉。
這件事,方圓雖然沒有跟唐植桐提,但增進他對這個小兄弟的信任。
方圓不說,唐植桐自然是無從得知。
和方圓抽了顆煙,聊了幾句後,唐植桐屁顛屁顛的回去,將好訊息告訴了萬向陽。
萬向陽得知後,又少不了一番感恩戴德。
農民對於土地非常執著,刻在骨子裡那種,城裡人則更偏向執著於房屋。
作為一個被家庭拋棄的新四九城人,萬向陽非常清楚現在住房緊張到什麼程度,唐植桐對此也心知肚明。
在唐植桐來這個年代的前一個月,也就是唐父剛去世不久的時候,四九城動員吃瓦片的房爺們將出租的房屋交由房管部門統一管理,也就是經租。
唐植桐看到過一組資料,截止1957年底,四九城中3210戶佔有181000間房(佔全市總私房830000間的21.8%),平均每戶佔有房屋57間。
你見過無良房東嗎?
押金不退、電器不修、馬桶不換、房頂漏水卻想著年年漲房租!
安裝高能耗空調、調高電錶轉速,卻收著比商用電更高的電價!
吃瓦片的跟這幫無良房東差不多的情況,供不應求的情況下,隨意提高租金、不管房屋修繕……
民怨非常大,這也是推動經租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不是所有的私房都經租,得滿足十五間以上的門檻,像唐家這種小門小戶,三五間房的,壓根沒人管。
當然,也有少數房爺立場堅定,就是不經組,最後也是聽之任之,沒怎麼著人家。
反正,據唐植桐所知,租房的百姓是非常支援經租的,拍著手沿街叫好那種。
對於經租這件事,一幫資本家在又能揚眉吐氣後,鬧的沸沸揚揚,不少都嚷嚷著歸還祖產。
不少手拿窩窩頭果腹、身無片瓦遮身的人也跟著共情,說得歸還、照價賠償云云。
同樣都是無產者,但隔了幾十年時間,思想差別還是蠻大的。
總而言之,唐植桐認為經租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一件好事。
有人出面解決了私房,總比把問題留給下一代,給子孫留下一大幫房爺要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