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來說,番茄醬的消費群體主要集中在西方和大洋彼岸。
國內產的番茄醬絕大部分是出口到北方鄰居那邊,用來還債。
西方對於番茄醬的吃法,無外乎蘸土豆條、炸雞,燉肉、拌意麵等。
雖然那邊大部分是發達國家,但食物上來說,即便不是荒漠,也是乾旱地區。
東方人現下是吃不太慣番茄醬的。
番茄醬在東方大國崛起還要再過二十多年,隨著炸薯條、炸雞、意麵、牛排的進入而逐步被大眾接受,慢慢還會開發出眾多衍生菜品,比如番茄火鍋、番茄米線、番茄泡麵等等。
這次做番茄醬,除了灌進瓶子裡的,還有多餘。
無論是用饅頭蘸番茄醬,還是用窩頭蘸番茄醬,總覺得怪怪的。
唐植桐想來想去,簡單做了茄汁面。
番茄醬下鍋,摻水,放鹽,燒開,再磕進去兩個雞蛋攪拌,盛出來做滷子即可。
煮一鍋麵條,撈出來過遍涼水。
靈魂汁子,澆給~
然後一拌!
嘖,一份簡易版的茄汁面就成型了。
在缺油少糖的年代,這種酸甜口的食物特別拿人,張桂芳和鳳芝已經忘了檸檬,專心乾飯。
吃完飯,再來一勺麵條湯,在碗裡咣咣,一氣幹掉。
在供應緊張的現下,幸福感油然而生。
吃完飯,小兩口回到廂房,唐植桐告訴小王同學自己為何將檸檬說成“桔子”。
“今天在哪吃的?”在爭取了小王同學理解後,唐植桐問道。
“在清清家裡,沒去外邊。”小王同學將丸子頭拆開,稍微一搖頭,青絲如瀑布般灑滑落在肩頭。
“吃著合胃口嗎?”唐植桐拿過梳子幫媳婦梳頭,邊梳邊問道。
“菜裡有肉末,還開了幾個肉罐頭。大家吃的挺開心的。”小王同學安穩的坐在椅子上,任由丈夫施為。
“那就好。今天玩的開心嗎?”唐植桐沒問有沒有男士在場,只關心小王同學是否開心。
“說實話,不大開心。”小王同學輕嘆了一口氣,回道。
“有人刺撓你了?”唐植桐想的有點多,在小王同學的一眾發小、同學裡,她結婚算早的,而且嫁的還是普通工人家庭,儘管有些人嘴上認同,但心裡及實際行動上還是表現的與嘴不一致的。
“這倒沒有,就是感覺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聊理想,現在談吃穿,談一些上不了報的事情。”小王同學跟丈夫說了此行的感受。
“正常,人都是會變的,年紀越大越明顯,再過兩年你這種感覺會更加清晰。”唐植桐聽到這,放心了許多,很多事都需要小王同學自己去慢慢接受。
飢餓會使人面目全非,以東邊小國為例,凡是聽話的都在苦難時期下去盡忠了……
都是積極上進的大好青年,為了讓小王同學有個心理準備,唐植桐今晚帶著她學歷史。
歷史中可學的東西很多,但在今晚,唐植桐主要找了些變法的例子,帶著小王同學學習。
首先,為什麼能成功推行?
要麼位高權重,強推,這是最笨、最得罪人的法子,極少有人去用,比如王安石、張居正。
要麼儘量不碰觸既得利益群體的利益,把蛋糕做大,大家一起分果果吃,這種法子推行起來要容易的多,是聰明人的選擇,比如管仲。
熙寧變法、一條鞭法,為什麼會失敗?
人走茶涼、人死政息都是表象。
深層次的原因是動了士族、地主的蛋糕。
雖然政令是由變法人頒佈,但在往下傳的過程中非常有可能走樣,然後被有意的曲解給佃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