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嚯,材質不錯啊,趁手,做工真棒!”唐植桐上手試了一下,非常滿意,紅木材質,專門給打了蠟,這回木材廠給車了珠子,一個得有四公分。等幾十年後,拆出來串成串,活脫脫一副貴重手玩。
現下用紅木、黃花梨、金絲楠車珠子的並不多,因為珠子這玩意還沒有大流行開來。
文玩珠子的流行是利益驅使的一種行為,大料稀缺,小料賣不上價,商家琢摸著如何使利益最大化,才有了珠子。
這就像是咖啡和酒的組合一樣,酒得保持高估價,但消費群體就那一點,已經飽和,為了財報能好看點,找了個把酒拆開賣小份的機會罷了。
當然,這種行為也有品鑑的成分在裡面,既沒有花酒廠的推廣費用,還給了目標群體一個接觸到醬味的機會,一旦後面有客戶轉化,就是純賺。
“滿意就好。把費用結算一下?”張波看唐植桐滿意,心裡也高興,為了這副算盤,木材廠也是下了不小工夫,翻箱倒櫃的找到些下腳料,給湊了一副。
“成,算一下,我帶錢來的。”唐植桐咧開嘴回道。
張波也有自己的算盤,材質一般,但經長年累月的使用,算盤珠子已包漿,噼裡啪啦一頓撥拉,很快就算出了費用。
唐植桐沒二話,直接開票給錢。
算盤的價格是唐植桐額外付的,價格很實惠,倆人很默契,誰都沒提這一茬。
從木材廠出來回押運科的路上,唐植桐拐了彎兒,順道去了一趟琉璃廠。
這裡以前叫海王村,明朝改建京都,海王村被圈在內城,大概海王村村民是明朝第一批拆遷戶吧。
海王村拆遷後,工部在此建起了琉璃窯,製造五色琉璃瓦,成為了當時工部五大廠之一(前文提到的神木廠也是五大廠之一),慢慢就有了“琉璃廠廠甸”的名字。
經過明清的發展,琉璃廠一帶逐漸形成銷售古董、書籍、字畫、碑帖、南紙的市場。
解放後,琉璃廠的性質沒變,商品反而更加多種多樣。
前幾年合營的時候,各古玩鋪子分別成立了近代書畫、歷史書畫、近代瓷器、歷代瓷器、金石陶瓷、碑帖古墨等不同的門市部。
這裡還有古玩修理加工和複製品部,專門修理殘品、生產複製品,嗯,生產複製品,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玉石篆刻、印泥都算文玩的一部分,所以玉石篆刻在這也有經營場所,名號是“第一刻字合作社”,陳漱石陳老坐鎮。
大名鼎鼎的八寶印泥在這裡也有銷售,魏長青魏老親手製作的那種。
唐植桐來此的目標是第一刻字合作社,這裡不光刻字,還兼營各種印石,可以在這邊找人簡單鑑定真假,比較一下價格。
簡單問問,遞顆煙,不用諮詢費。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不去文物商店呢?那裡應該更全、更專業。
唐植桐對此一無所知,因為大名鼎鼎的文物商店目前還沒有成立。
祝大佬們週末愉快!
順帶求個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