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廠長聽到王副廠長的話,再看到下面那些領導們的紛紛議論。
他的臉色頓時陰沉了下來。
楊廠長很清楚,李衛東之所以現在還沒有出現,肯定是在處理車間裡面的事情。
現在摩托車車間需要經過前面的整頓,才能夠重新執行李衛東身為摩托車車間的主任工作,非常的繁忙。
每天晚上都需要忙碌到十一二點才能睡覺。
楊廠長對於這種能為工廠幹事的車間主任十分的敬重。
只不過面對王副廠長的進攻他卻顯得沒有辦法,畢竟李衛東遲到是事實。
如果說他現在站出來替李衛東說話的話,非但不能幫李衛東清除身上的冤屈,反而會被這些人認為是護犢子。
李衛東所需要承受的壓力就更大了。
就在楊廠長十分為難的時候,一個車間主任站了出來,他看著王副廠長說道:「王副廠長,你身為副廠長不瞭解實際情況,就在這裡攻擊李衛東主任,實在是過分了一點啊,咱們工廠裡面誰不知道李衛東主任整天在車間裡忙活,平日裡連吃飯的空檔都沒有!」
他是整備車間的張主任,整備車間是專門負責維修工作的車間。
鋼廠內的車間裝置如果損壞了的話,整備車間需要第一時間把裝置修理好,這樣才能夠不耽誤扎鋼廠的生產工作。
所以說整備車間的責任很重大,同時整備車間也是備受批評的車間。
你想啊,這個年月,車間內的裝置大部分都是解放前的裝置,都是一些老舊裝置。
那玩意兒的年紀說不定比工人們爺爺的都要大。
裝置用的年頭久了,就算質量再好也難免會出現故障。
並且那些裝置都是根據當年的情況設計出來的,裝置五花八門,原因也千奇百怪。
修理工人技術高超也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修理完。
裝置沒辦法修復好,工人們就沒有辦法工作,車間內的生產就會受到影響。
等到了月底沒有辦法及時完成交給的任務,車間主任做得挨批評。
嚴重一點的話,整個車間都得被通報批評。
車間主任和那些車間裡面的工人都把最終原因歸咎到了整備車間身上。
他們覺得是因為整個車間沒有上新車間裡面的技術工人技術水平太差了,所以才耽誤了他們的生產。
所以說張主任在軋鋼廠內的角色就是一個背黑鍋的。
但是李衛東擔任車間主任之後跟張主任接觸過了幾次。
瞭解到他的苦衷之後,幫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反應體系。
根據這套反應體系,工人在發現機械出了故障之後,需要先報告給整備車間,然後整備車間給工人和車間開具相應的手續再派遣技術人員對車間的裝置進行修理。
如此一來。
有了正規的程式,每個車間和每個工人都清楚修理裝置需要多少時間。
那麼即使因為遲遲沒有辦法修好裝置,而耽誤了生產工作,最後背黑鍋的也不是整備車間。
另外李衛東還建議整備車間針對那些容易損壞的機械裝置給出相應的標準操作了。讓車間內的工人按照標準操作進行操作。愛讀免費app無廣告、更新最快。為了避免轉馬丟失內容下載:敬請您來體驗無廣告閱讀app愛讀免費app
這樣的話就會有兩個好處。
第一,由於操作規範了,所以那些裝置的故障率會大大的降低。
這樣也避免了生產受到影響。
這樣一來,整備車間也沒有那麼忙了。
第二,如果說車
間的工人因為不規範操作而造成了裝置,那麼整備車間就佔據了道德上的高峰。
即使沒有辦法及時修理好裝置。也不會被工人和車間責罵。
張主任在得到了李衛東的指點之後,立刻按照李衛東的辦法,在整備車間和整個軋鋼廠實行了這兩種制度。
制度的效果相當不錯,僅僅實行了一個月,正規車間在軋鋼廠內的名聲就大大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