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震動,如山崩塌!
自大梁建立以來,朝廷中第一離譜的升遷之舉出現了。
三日三遷,由一介閒散勳貴直入九重天闕,搖身一變,化作執掌中樞的高顯,上一次有這麼離譜的升遷,還是皇帝蕭衍剛接受楚氏禪讓,而後直接敕先姑蘇郡公洛有之為丞相。
但洛有之受敕丞相的時代,是士族徹底掌握大權的時代,以姑蘇洛氏的門第,升丞相有點過分,但還算是勉強能接受,諸門閥士族對洛氏的閥閱是認可的。
但現在已經不是二十年前了!
洛有之自己直升後,士族們試圖同樣在梁國身居高位,洛有之和蕭衍前期提拔了一些,但緊隨其後的就是洛有之上樓抽梯。
他和洛顯之真不愧是親生的父子,在這方面簡直一模一樣。
洛有之在執政過程中,用了十幾年時間,壓制士族,提拔有才能的寒門庶族,對抗士族,在士族的勢力減弱後,自然就順理成章的剝奪了士族的許多經濟政治特權,形成了現在的政治氛圍。
然後。
洛顯之出現了,皇帝沒有給他直授天官,而是一個比較正常的尚書檯行走。
但士族只想說一句話,彼其娘也。
這對君臣把我們當成朝三暮四的猴子嗎?
直接給尚書令和三天分開給尚書令,有什麼區別?
皇帝甚至不願意帶洛顯之去打仗鍍金一下再升官。
漢武皇帝提拔衛青、霍去病、洛無疾的時候,也是打了匈奴回來後才封侯升官的!
當即就有人不服,如同雪花般的奏章,淹沒了蕭衍的書房,全都是反對洛顯之驟然被拔擢高位的。
洛顯之當然知道這幅場面,他一時間覺得頗為有趣,對左右說道:“不算西域,如今中原四國中,以我大梁門閥士族最盛。
魏國重宗室,燕國重胡漢勳貴,漢國重元勳舊臣,士族雖然卓然而興,但相比我大梁,還是遠遠不如。
門閥氏族志這種東西,也唯有我江東能出現了。
但現在四國中,只有我江東有規矩的選擇官吏的條文,只有我江東有完整的考察官吏的制度,真是滑稽啊。”
洛顯之左右都是他從族中帶出來的子弟,這些人或許沒有大才,但識文斷字以及熟悉條文,已經頗為有用,一旦他開府治事,瞬間就能填充基層官吏,而不是空架子,無論洛氏願不願意承認,洛氏的經濟基礎的確是門閥大族。
洛有之和蕭衍配合起來能蓋亞江東的原因,也是因為蕭氏和洛氏以及盟友的力量是江東最強。
現在的梁國有完整的選官制度,是察舉制的進階版本,那就是透過考察人才的品德和能力,進而授予官職,定下品級,在楚國時期,這種政策成為了門閥士族的工具。
但洛有之已經蓋亞諸家之後,卻沒有廢棄這種選官的方式,一個很簡單的原因,這種選拔方式本質上是沒有問題的。
一個官吏的選拔,本就是品德和能力!
楚國時期的問題在於,它是從氏族志上選官,完全排除了寒門庶族,這才出現了大問題。
只要能盡力排除門閥士族的影響,這將是一種非常優秀的選官方式,於是洛有之將選官人群限制取消,於是寒門庶族的人才得以興盛,進入高層。
有人說,再差的秩序也比沒有秩序好。
這句話不算是完全對。
許多混亂中蘊含著無窮的生機,宛如黎明前的黑暗,有無窮無盡的光明未來在等待著所有人,在這種時候,砸破那個舊秩序就是應當做的事,而不是永遠在舊秩序中沉淪下去。
但這句話中的道理是通的。
選官制度就算是有各種缺點,但這的確是一種明確的規範,而不是自由心證,這種改造是洛有之和蕭衍的重大貢獻,洛有之的諡號“文穆”,文就由此而來。
洛顯之的升遷,的確是有些不合規矩,但洛顯之和蕭衍要做的本就是不守規矩的事,接下來有許多事都要二人去做,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而且洛顯之這個人,他和洛有之很不一樣,和大多數的江東洛氏子弟也不一樣,他屬於異類,思想上的異類。
洛有之的執政手法,是典型的洛氏執政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