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時,京城醞釀著鉅變,已經是許多人所知曉,太子和秦王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已經是人盡皆知!
李世民在拉攏許多人,自然不可能做的完全無缺。
這段時間秦王府經歷的事太多,房玄齡和杜如晦都被調走。
這兩個智慧高絕的人在被調走前,望著李世民的眼神中,有什麼呢?
期許。
房玄齡和杜如晦說道:“秦王,如今您和太子間就像是水火一樣,已經根本就不可能有共存的那一日,如果不及時動手,現在被調走的是我們,以後遭殃的卻是您啊。”
秦王府中被調走的人不知道有多少,甚至就連程知節、秦叔寶這些人也多有被調離外州的,這是為了斬斷李世民的羽翼。
最大的一次外調就是洛玄夜,洛玄夜從晉陽起兵的時候,就在禁軍中擔任大將軍,十年下來,根基極深,猶如老樹之根,盤根錯節,在禁軍中的威望也極高,李世民在禁軍中一半根基都在洛玄夜手中。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一起勸李世民,但是李世民卻不說話,最後三人都失望離開,這不是他們所認為的李世民。
但洛玄夜一回來,長孫無忌就知道李世民在等什麼。
原來如此!
秦王不可能坑洛玄夜,既然洛玄夜冒著生死之危回來,那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洛玄夜回來之後就待在秦王府,這件大事,只有最親近的才能實行,三人坐在一起商議其中細節以及能夠打出來的手牌。
李世民先說道:“在長安的力量,太子東宮更強,姑蘇郡王在長安,現在最強大的外援就是防備突厥的靈州都督李靖和行軍總管李世勣,而且這兩人都有能力和威望,如果能夠得到這兩人的幫助,就更容易成功。”
長孫無忌還沒有說話,洛玄夜就直接說道:“秦王,不妥,即便是你去信,李靖和李世勣也不會幫你,最多中立,我認為沒有必要,冒著他們告密的風險,去拉攏。
事發前,讓玄鏡住在秦王府,和王妃待在一起,如果真的出現意外事敗的話,我們就火速前往洛陽,讓玄鏡前往江南,有這個外援足夠。
政變講究的是一擊必殺,這一點我們是佔據優勢的,秦王府的衛士都悍勇非常,我回來之後,我們控制禁衛,掌握玄武門的開閉,這一點就足夠勝過十萬大軍。”
聽罷洛玄夜所說,長孫無忌同意道:“秦王,周國公所說有理,李靖和李世勣一向中立,不親近王府,在這種時候,沒必要拉攏。”
兩個肱骨心腹都不同意,李世民立刻就排除了這種想法,將李靖和李世勣的名字在名單中拿掉。
確定了第一件事後,便是最關鍵的,“召回秦王府和天策府諸將以及幕僚,尤其是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恭等人都是萬人敵,在這種小規模的衝突中,極為重要。”
燭火悠悠,映襯在三人的臉上,洛玄夜很平靜,李世民隱隱有些痛苦,長孫無忌滿是振奮。
……
秦王府中第一個知道洛玄夜回來的戰將是尉遲恭。
見到洛玄夜回來,尉遲恭極其激動,坐在洛玄夜對面時,尚且有些激動的坐立不安,明明是在室內,卻有些擠眉弄眼的說道:“我還以為秦王真的猶豫,原來是在等青陽公,青陽公,是不是我們現在就殺進太子宮!”
不愧是尉遲恭,不愧是和太子以及李元吉有仇的尉遲恭。
除了洛玄夜和洛玄凌外,尉遲恭是李世民最愛的大將,這個降將對李世民忠心耿耿,太子和李元吉招攬他,甚至殺他,也毫不動搖。
洛玄夜淡淡道:“今日給你吃個定心丸,這是遲早的事,今日叫你來,是有事情要交待你,秦王要面對的畢竟是親兄弟。
如果,我是說如果,到時候秦王真的下不去手,或者有猶豫,交給你,明白嗎?
其他人我都不放心,只有你。”
尉遲恭一聽立刻拍拍胸脯說道:“周國公放心,秦王受迫到了這種地步,我受秦王大恩,一定為秦王除去這兩個禍害。”
洛玄夜聞言拍拍尉遲恭的肩膀,尉遲恭卻像是見鬼一樣,因為他見到洛玄夜竟然衝自己笑了。
他回憶著,似乎洛玄夜從來沒有對秦王府諸將以及幕僚笑過。
洛玄夜笑道:“不一定能用得上你,秦王他喜歡把事情背在身上,但伱的忠心他會見到,成為他的臣子,這是你尉遲恭的幸事啊。”
尉遲恭深以為然的點點頭,李世民是個很情緒化的人,他只是能剋制住自己的情緒而已。
尉遲恭走出室中,腳步很是輕快,完全沒有剛剛接受了一個重要任務的沉重,以他的脾氣,如果不是惹不起,早就想幹掉太子和李元吉了。
洛玄夜望著尉遲恭離開的身影,微微眯眼,思索著下一個找誰談話。
……
突厥再次犯邊,李靖在城下擊破突厥,但並不能阻止突厥的大股部隊,不過突厥表面上來勢洶洶,卻派出使者,想索要財物,頡利可汗也就這點出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