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微風從昭城吹出,只有路邊的雜草微微搖動。
一道輕巧的言語傳出,聲音低的就像是睡夢中的呻吟一般。
“昭城開了。”
微風忽的化就了狂風,呼嘯而過,捲起漫天無數肆虐過境。
那道低聲的言語,比一萬人齊聲大喝還要響亮。
說話的人站在高高的山巔,他對著山谷說話,於是四面八方的風便將他的聲音傳播得到處都是。
萬里的距離,不過是轉瞬之間而已。
“往昭城去!”
“往學宮去!”
“祭拜聖賢!”
無數道聲音響徹在諸夏的土地上,天下之中各個郡縣的學子都隨著自家的師長向昭城蜂擁而來,遊學的學子第一站就選擇了昭城,甚至就連長安的太學都有學子告假要去昭城。
臨淄。
這裡是孟儒的大本營之一。
孟儒在天下之間都有聲名,但主要是關東的顯學,前往長安朝廷做官的不算多,但是在關東的郡縣之中比較有勢力。
當代孟氏家主是海內大儒,已經是須發皆白的年紀,他算是比較親近昭城之人,但是依舊只有大節之日才能前往昭城諸子聖殿祭拜,沒想到在人生的末尾,竟然能見到昭城重開。
“老師,昭城重開,您可要前往嗎?”
望著眼前一張張年輕的面孔,裡面有自己的弟子,有自己的學生,臉上散發著無限的朝氣,回想著孟儒兩百年的歷史,頓覺意氣風發。
孟儒兩百年來,除秦王朝時從來沒有衰敗之時,希望拜入孟儒的學子層出不窮,甚至還有其他儒門派系改投而來的。
孟儒只要堅持自己的思想核心,就立於不敗之地,洛氏不倒,孟儒永存!
孟令大聲笑道:“小子們,昭城重開,該是我孟儒前往鎮壓諸派了,讓儒門其他派系知曉,為何祖師孟子乃是洛孔二聖之下,執牛耳之人!”
只說儒門其他派系,卻不提其他百家,這就是一種自信,黃老尚且有一戰之力,但面對人多勢眾的儒門諸家,勝算不大。
老莊過於遺世獨立,已經離開世俗了,儒家是入世的學問,雙方不是一條賽道,不放在一起。
墨家和法家已經快要被打趴下,墨家尚且在基層有強大的生命力,尤其是手工業者的社團都有墨家的影子,不過對高層政治沒有半點影響力。
法家只剩下和儒家穿一條褲子的齊法,三晉法家再使把勁就要被廢以謝天下了。
形勢大好,優勢在我!
……
潁川郡是關東大郡之一,人口眾多,朝廷在這裡設定了三個鎮守諸侯,都是開國之時就建立的侯國,分別為穎陰侯、舞陽侯、陽城侯,各個都是聲名赫赫的列侯,在靖難之役中都是立下了功勳的。
不過偌大一個漢郡,自然不會僅僅只有這三家,在潁川郡中,還有其他略微有一些名聲的家族,比如荀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