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然華髮漸生,但洛新永遠都是那麼文雅,一絲不苟的行禮道:「陛下萬安。」
劉恆從坐席上跑過來,滿懷期待的拉著洛新的衣角,仰頭道:「姑父,上次您為我講述的故事還沒有講完呢。」
洛新聞言微微一笑,跪坐下來,輕聲道:「陛下,臣這就為您繼續講。」
講故事當然不是單純的講故事,而是寓教於樂,從歷史故事之中潛移默化的教會劉恆很多道理。
諸子百家的典籍之中就有大量的寓言故事,透過這些寓言故事來闡述自己學派的思想。
歷史就是最好的故事,而恰恰,洛氏有最多的史書,其中有太多吸引人的事情發生,洛新從中挑選合適劉恆聽的,編纂成集,作為教材。
洛新在教育劉恆上面所耗費的精力遠遠超過處理國事,現在一半以上的政務都是他的三兄洛亦在處理,不過這些年洛亦的身體也越來越差了。
洛新對劉恆的期望很高,因為大漢朝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
從劉邦擊敗項羽,漢國變成漢朝開始,誰是為這個王朝傾注心血最多的人?
劉邦?呂雉?
都不是。
是洛新。
漢王朝一共三十多年的歷史,洛新擔任丞相的時間超過了三分之二,整個漢王朝的體系構建,文治武功幾乎都有他的深度參與。
現在他拿到了攝政的大權,就要為大漢做兩件事。
第一件是繼續推行先前所制定的各項方針政策,持續不斷的恢復漢王朝的國力。
第二則是要為漢王朝培養出一個優秀合格的繼承人,能夠繼承他和呂雉的政治遺產,並且發揚光大。
第一件事很簡單,二十多年的實權丞相,而且他是出了名的剛強冷酷,這讓他在朝廷和諸多王侯面前積威甚重。
現在上有攝政的名義,下有強大的洛系支撐,名與器一個不缺,基本盤相當的穩固,沒人能和他扳手腕,只能俯首聽令。
至於第二件事,就是吸取歷史教訓了,周王朝時期多少諸侯國都進行了變法,但是絕大多數都是人亡政息。
深究其原因就是在君主制度下,下一任君主如果不能在變法成果立足未穩之時堅持下去,甚至只要有一絲絲的動搖,就會被無孔不入的貴族官僚們廢掉。
洛新對劉恆培養的目標很簡單也很難。
既要堅持自己的判斷,又要善於採納臣子的意見。
既要有情有義的對待臣民,又要下手之時毫不猶豫。
既要有澤及蒼生的大愛,又要有決然的取捨之心。
洛新給劉恆所講的故事是西周早期的故事,因為這段故事很有趣,那個時候的洛氏在家族底蘊上還不夠強,但是在政治地位上卻極高。
洛新講到了周厲王氣走洛文公的地方。
劉恆聽的很是認真,小臉之上氣鼓鼓的說道:「洛文公那麼厲害,還是忠臣,周厲王居然把他趕走了,一定會出事的,姑父快些講,周厲王是不是很慘。」
洛新微微一笑,故事之中總是有正義的一方和邪惡的一方。
而洛氏,總是正義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