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軍。
從陳江在貨拉拉貨站裡面瞭解到的資訊來看,這是對方有可能接觸到張寶強車輛鑰匙的最有可能的人員。
很快,陳江這邊就開始對李德軍的相關情況進行了調查。
與此同時,陸川這邊的現場勘察也進行的差不多了,整個麵包車的外表看著差不多用了大概兩個小時的時間,整個麵包車的外圍基本上已經清理乾淨,然後陸川等人。從駕駛艙副駕駛還有貨艙開始分別進行勘察。
根據鳳凰花園小區裡拍攝到的監控來看,犯罪嫌疑人在地上停車場應該是直接進了駕駛艙,將車輛從地上停車場開到了阻擋。救援車輛進入的路徑上。
雖然看不清對方的樣貌,但是相關的動作是可以發現的,陸川這邊重點就對駕駛艙進行了勘察。
首先是足跡。
麵包車裡面並不乾淨,駕駛艙的地面上有一些灰塵,可以明顯的看到一些足跡的殘留。
但是處理起來比較麻煩。
能夠看得出來上面的足跡並不是一個人的,而且相互交疊,陸川先是進行拍照,然後再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這些足跡上下交疊的情況。
無論在足跡鑑定分析當中,還是在指紋鑑定分析當中,交疊的足跡和指紋是現場勘察刑警處理起來最多的一種情況,也是最複雜最麻煩的一種情況。
陸川以前在刑偵支隊的時候,自己發明了一個軟體,可以將這些交疊在一起的指紋或者是足跡進行圖層分析。
將交疊在一起的足跡做完圖層分析之後才能夠得到相對獨立的足跡,然後才能夠方便進行鑑定陸川宣講這些足跡進行各個方位了拍照,然後回去之後才可以用製圖軟體對其進行分層,然後再進行處理。
這一環節陸川做的非常細緻,因為如果鎖定犯罪嫌疑人身份的話,那麼這個足跡就有可能作為犯罪嫌疑人曾經開過這輛車的證據。
另外因為這輛車從地上停車場被犯罪嫌疑人開到阻擋校園舊房車路徑上來的這個時候之後再也沒有人動過這輛車,那麼駕駛室裡面足跡的最上一層的足跡就應該是犯罪嫌疑人的。
另外方向盤擋把和剎車上的一些痕跡也是陸川重點需要採集的。
犯罪嫌疑人應該在做案的時候戴著手套,所以在方向盤上想要找到指紋的可能性並不大。
但是陸川依然沒有放棄採集方向盤和擋把上的指紋資訊。
這就和採集車箱表面的指紋是一個道理,要把相關的資訊採集完之後,進行鑑定分析才能夠得出一些結論。
比如說方向盤或者是擋把上只採集到了一種指紋,那麼應該就是撕了張寶強的。
但是如果採集到兩種指紋的,那麼另一種指紋到底是誰的呢?所以這些東西都務必要搞清楚。
與此同時,孫彪這邊的監控查詢也有了一些重大的進展。
犯罪嫌疑人雖然對小區內的監控比較熟悉,在鳳凰小區花園內並沒有發現對方的身影,但是在小區外部的道路上,孫彪他們透過調查道路監控,還有周邊一些商鋪的監控終於有所發現。
在距離小區正門口的一個十字路口的人行路的監控上,孫鮑他們發現了犯罪嫌疑人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