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川毫不遲疑,把自己的發現說了出來。
“李處,犯罪嫌疑人對東方工地的強制管理流程制度相當熟悉,而且對樓層裡的分佈也非常熟悉,我懷疑對方應該是內部人員,我建議從東方工地裡面的內部人員開始調查辭職的工作人員,調走的工作人員,還有在任的所有人員全部納入調查範圍。”
李東林沒有想到陸川短短的時間內就有了這樣的一個突破性進展。
“有沒有時間範圍?能不能確定犯罪嫌疑人在東方工地的工作時間?”
一般來說工地的人員流動並不是太大,但是這只是在相對時間內來說的,如果把時間線拉長的話,那麼這一個可翻譯範圍的物件就不太好確定了。
“10年的時間,對方在東方工地工作的時間應該在10年以內。”
陸川之所以這是一個判斷的原因,是東方工地的倉庫管理習慣,是從十年前開始的。
“犯罪嫌疑人在進入值班室的時候直接襲擊當時值班的工作人員,並且從他的身上搶走了門禁卡,還有倉庫的鑰匙,根據我瞭解的情況,東方工地的倉庫管理兩把鑰匙當中有一把就在值班室,每天誰來值班誰就負責看管這把鑰匙。”
“而另一把鑰匙就在當時的值班工作人員身上,這個情況我大概問了一下這個值班工作人員,不管是什麼時候他都會帶著這把鑰匙,也就是說犯罪嫌疑人很瞭解東方工地的情況,他知道在昨天就是拿著武器庫第二把鑰匙的工作人員值班。”
“也就是說如果是其他工作人員值班的話,那麼鑰匙就不可能同時出現在工地裡面。犯罪嫌疑人很清楚的知道這一點,我大概瞭解了一下基本的情況,東方工地的這種管理模式是從10年前開始的。”
既然這種管理模式是從10年前開始的,那麼犯罪嫌疑人在工地工作的時間大概就會在這個範圍內,當然超出這個時間範圍的可能性也有這個東西還並不確定,不過陸川覺得對方短期內在工地工作的時間應該是比較可能的。
兩人簡單交流變革之後,李東林這邊立即做出相關的部署安排。
東方工地這些年來辭職調走的工作人員和工作人員全部開展細緻的調查在案發時間。
這些人在哪?有沒有作案時間等等等等逐一開始進行調查。
當然這個調查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說幾分鐘幾個小時就把這些問題全部調查清楚。
陸川這邊依然在現場做著現場勘察,而這次勘察的主要方向陸船放在了監控的調取上。
犯罪嫌疑人在襲擊兩名警察之後帶著武器和危險品離開了工地對方把這個武器和危險品塞進了懷裡面。
他來的時候沒有帶著什麼揹包,而警用衝鋒武器體積又比較小,所以對方完全可以把武器隨身藏在身上。
“秦主任,工地外面的監控你們已經調查過沒有?對方逃離的路線有沒有確定?”
秦軍點點頭。
“監控錄相我們已經調取了,但是因為時間比較緊,昨天晚上我們主要是對工地內部的監控進行了分析,外面的一些監控還在蒐集,但是並沒有找到對方逃離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