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集骸骨的DNA資訊鑑定樣本遠比一般的DNA資訊鑑定樣本採集要困難的多。
理論上來說,只要有有細胞核的細胞,就能夠進行DNA資訊鑑定。
但是從已經白骨化的骸骨上提取DNA鑑定資訊樣本,一直是DNA資訊鑑定領域裡邊的難題。
其中最難的是對骸骨上的DNA樣本進行提取,提取成功之後的檢測方法也並不是唯一的。
目前比較成熟的檢測和提取方式是線粒體DNA檢測,str檢測和ngs檢測。
以陸川面前目前掌握的中級現勘技能裡的能力來看,脛骨、腓骨、股骨等長骨頭裡邊提取的DNA資訊樣本鑑定成功的機率比較大。
腳掌,手鼓手掌等一些較小的骨骼提取到的DNA檢測樣本,鑑定成功的難度最大。
其實從法醫人類學來講,骸骨發現之後,第一個要進行辨別的是骨骼種屬的確定。
跟發現血跡後的工作一樣,首先要確定血跡是不是血跡,如果確定了血跡是血跡,那麼血跡到底是人的血跡還是其他動物的血跡?
骨骼一樣,確定了發現的東西是骨骼,那就要對骨骼的種屬進行鑑定分析是人的骨骼還是其他動物的骨頭?
十幾年前海州市刑偵支隊就遇到過類似的案例,犯罪嫌疑人殺完人之後,將人屍體進行焚燒,留下骨骼,骨骼又和其他的牛羊雞等骨骼混在一起。
也有比較久遠,這個鑑定起來的難度就比較大。
大多數人想當然的認為,人類的骨骼和其他動物的骨骼差別很大,其實不然。
一節指人類的指骨和一節豬蹄子的腳骨,一般人根本發現不了,這骨頭到底是什麼動物的骨頭或者是人類的骨頭。
帶著皮肉大家都認識,但是骨頭……
即便是王長江、沈妍這種專業的法醫,其實也不是說就特別熟悉人類的骨頭。
在刑偵專業裡,是有專門的還骸骨鑑定分析門類的。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也是因為骸骨案一般比較少見。
確定了方案之後,大家就開始忙碌,劉國棟,老白楊森這邊負責打磨骨片切骨片。
陸川這邊給七劇骸骨依次編上號,然後對骸骨進行挨個的鑑定分析。
“1號骸骨,男性,年齡在38歲到43歲之間,身高1米8左右,左上顎……有過兩顆種植牙。”
骸骨鑑定分析說難也難,說不難其實也不難,重點是你掌沒掌握其中的竅門。
以陸川現在的眼力和手感摸上骨頭之後,再觀察10來分鐘就能夠確定骨骼的所有者的一些基本資訊。
為什麼要摸是因為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甚至不同職業人的骨骼摸起來的手感是不一樣的。
“2號骸骨,女性,年齡在42歲到46歲之間,身高一米65左右,沒有生育史。”
這個判斷吸引了王長江和沈妍的注意,42歲到46歲之間竟然沒有生育史?
“這兩具骸骨是在一個屍坑內發現的,我懷疑他們生前可能認識,或者有很親密的關係,比如夫妻。”
“白哥,等會查一查8年前有沒有一對夫妻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