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媽媽還不死心道:那洪英呢?讓我見見她也無妨吧。
洪英娘提醒道:您要見她,我喚她出來就是了,不過那事您千萬不要提起。
洪英娘喊出來,只見右手抱著一個不滿週歲的嬰兒,左手牽著一個三歲左右的女孩,慢慢地從裡屋走出來。
汪媒婆道:哎呦,,你在家幫你哥帶孩子呢。
洪英娘道:哪裡呀,是洪生的孩子倒也好了。這是她在路上撿的棄兒,看他們可憐,非帶回家養著不可。
汪媒婆試探道:哎呀,洪英啊,誰都知道你的心腸好,劉老闆也是心善。你若帶著倆孩子過去,劉老闆必定會善待他們的,你說是不?
洪英斬釘截鐵道:汪媽媽,我是前世作孽,今世才受如此之苦,您回去告訴他,就說我已經看透了,從此虔心拜佛,修修來生。
汪媒婆無法理解洪英所說的看透了是什麼,她只能帶著疑惑去向劉鏞回覆。
劉鏞送走汪媒婆,心中升起一股涼意,他曾想過好幾種洪英可能不願再回劉家的原因,他也做好了各種對策,可他沒想到洪英不肯的原因是看透了。
別人或許不明白,可他劉鏞心裡明白洪英為什麼看透了,她並非看透了誰,而是看透了人生。回想洪英這一生,十幾歲初來南潯時,尚是一位天真活潑的小姑娘,她天不怕地不怕,只想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可命運又回報了她什麼呢?在劉家,她辛辛苦苦操持家務,帶大幾個孩子,可她最為依賴的毓惠撒手人寰,將劉家這副重擔託付給了她,在當時她邱仙槎郎才女貌一對時,她不嫁,而選擇了當四個孩子後媽的劉家。為救出堵王牢獄中的劉鏞和孩子,她隻身一人涉險赴上海十六鋪碼頭購買軍火,為了不連累劉家,她討要休書,被劉鏞一家誤解,東窗事發後,她挺身而出,捨命相救。在獄中待決的時候,她定是千百次想象過自己上凌遲臺的情形,定是在某次噩夢中醒來的時候,突然心涼了,說是心涼了,其實是悟透了人生之苦,了無解脫。今天看似苦盡甘來,花團錦簇、烈火烹油,可來日又會發生什麼,誰又能料到呢?
劉鏞捂著臉,獨自在書房裡哭泣,他深深體會到了人生無常,心中升騰出悲憫之心。他決定不再強求洪英回到劉家,哪怕他再是深愛她,也還是放她自由。下決心暗地裡默默的關心她,愛著她。
劉鏞託宋洪生給洪英捎去銀子,讓他轉告洪英,好好在家度日,無須再為劉家的事操心,劉家欠她的,這輩子若還不清,下輩子接著還。
聽說冬梅和秋梅出閣在即,洪英問道:誰給她們操辦嫁妝呢?
洪生道:他說了,讓他姑媽和小菊代為操持,你不用擔心。
洪英心裡有些發酸,她曾經多想親手為她們姐妹倆辦嫁妝,送她們出嫁,可如今做不到了。
當天夜裡,洪英夢見了毓惠。毓惠用手撫摸著的臉,微笑道:妹子,這些年苦了你了......姐全知道。但兩個各閨女都要出嫁了,你還得要管一管呀。
洪英哭著撲向毓惠的懷抱,卻撲了個空,毓惠不見了。
洪英醒來,淚水打溼了枕頭,她看看枕邊的兩個孩子,披衣走到佛堂,向菩薩跪拜,口中默默唸經。
......
劉鏞正在行裡盤賬,劉鋌進來道:昨日見到洪生哥,他說他妹子洪英接連收養了好幾個難民的孤兒,忙得不可開交呢。
聽劉鋌提起洪英,心裡還是觸動了一下,他問道:洪英什麼時候開始收養孤兒的?
劉鋌搖頭道:具體我也不知情。
劉鏞也惦記著洪英,正好找這個藉口去輯裡村瞧瞧她。他買了一筐荷花橘紅糕、紅糖和花生等,獨自走去了輯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