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年初駙馬發生意外致殘,她痛定思痛之後,一改成婚便一直貓在公主府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自禁,破天荒地主動邁出公主府兩回。
一回進宮見母妃,一回到靜國公府見外祖父和二舅舅,見過方知她以前的想法,是多麼的天真可笑。
她再貓著,終究改不了她擁有皇室血脈的事實,再貓也貓不成真貓,龍女終歸是龍女,再低伏成蛇,也總有人想抓她的七寸。
作為皇族中人,自小她便明白,她享得身為金枝玉葉的榮華富貴,定當也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少時還怕著父皇會把她遠嫁和親,後來匆匆下嫁蘇秉屏,母妃與外祖父、二舅舅都替她鬆了一口氣兒,故而這些年來父皇覺得把她馬馬虎虎下嫁,心中難免有一絲愧對於她,她自己卻是不然。
她很慶幸。
她還能嫁在大魏朝,不必跋山涉水和親他國。
說起來,當年南北匈奴合二為一,勢頭戰力越發強勁,當時在位的單于有意和親,以保大魏朝與匈奴汗國的兩國友好。
然而,當時的公主僅葭寧姑母此長公主。
先帝皇子縱多,後因奪嫡權鬥僅餘兩名皇子,一是她父皇,一是如今的魯靖王,公主則一直只有葭寧姑母。
傳聞民間曾有一名女子千里赴京,勇扣宮門,自訴乃她皇祖父遺落民間的明珠,亦是皇家血脈,可惜被當時盛怒的皇祖母多方求證,證實那女子實乃假冒,並非先帝之女。
先帝當時雖失望沒能多一位公主,卻也怒不可遏。
隨後,那女子便被下了天牢,不久便死於天牢之中,連帶著那女子帶進京城認親,證實她乃先帝之女的信物,也在她死後不知所蹤。
此謎,至今尚未有解。
母妃同她說這件陳年舊事時,還囑咐她莫要再往旁處問,說問母妃,母妃會把知道的都告訴她,若問旁人,卻是說不定會落入皇姑母的耳裡,惹皇姑母不高興。
也是,公主是假的,皇祖父在外風流卻是真的,還引來這麼一場鬧劇,皇祖母定然是會不高興的。
故而這些年,她也從未將假公主之事宣之於口過。
葭寧姑母深知自己身為金枝玉葉的責任,便也於不願之中沉默,如此倒是皇祖母想得開,點頭同意姑母赴匈奴和親。
聽她母妃說,最後還是她父皇極力反對,併火速擇定大臣之中的一名貴女封為公主,不日送親隊伍便浩浩蕩蕩地前往匈奴和親。
她幸運地並未遇上和親這樣的事情,要不然以她為長,又是庶公主的身份,和親的擔子定然得落在她頭上。
可有時候她也會想,若她真遇上和親,父皇是否會像當年相護葭寧姑母那般,也全力相護於她,不讓她孤身遠嫁?
今寧公主輕輕搖了搖頭,已是不可能之事,她想來自尋煩惱做什麼,真是如駙馬所言,她是有些多憂多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