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輩子,也就是三個月後,十月初,九月底的樣子,一場暴雨襲擊了羅寧縣,暴雨提高了沙土河的水位,原本就比二浪河高的沙土河,直接倒灌二浪河,把廢棄水庫填滿後決堤。
百年一遇的洪水,把土嶺鄉洗刷一遍,洶湧的河水不止沖刷大地,退潮後還留下厚厚的淤泥,讓土嶺鄉貧瘠的土地,一下變得肥沃。
縣裡也是趁著這個機會,又挖了幾個水庫,並且開始植樹造林,防風固沙,一點點改變了土嶺鄉惡劣的自然環境。
至於上坡村跟下坡村,也是抓住了這次契機,才完成了脫貧。上嶺村開始養牛,農田種糧食不能豐收,卻很適合種苜蓿草。一下成了遠景聞名的飼料源頭工廠。
下嶺村種了三千畝的西林紅富士,甚至跟農科院的博士站達成了合作,採用特殊育種的方式,培育出紅壤的蘋果,一下享譽海內外。
曾經兩個窮的響叮噹的村子,一下成了全國知名的富裕村。一起富裕後,相互仇視的兩村子,也逐漸成了文明標兵村。
車停了,厲元朗的回憶也乍然而止,望著年久失修的水庫,厲元朗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上個世紀,特殊的年月裡,有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那時候大鍊鋼,勒緊了褲腰帶想要趕美超英,這個水庫就是修建在那個特殊的時代。
利用地勢跟二浪河的天然流向,堵住一頭的出水口,人為造成淤積,再打了兩道土壩,這才有了這個半人工的水庫。
只是後來,羅寧縣又組織人手修建了兩座新水庫,加上二浪河的河床不斷抬高,本該蓄水的堤壩,因為年久失修,逐漸廢棄了下來。
曾經人工修葺的土壩上,出現了巨大的裂縫,最大的地方能夠並排站上兩個人。幸好裡面水不多,要是真有了水,衝開土壩後,肯定會淹了半個土嶺鄉。
邵洪寶很努力的說:“這裡,要加固,否則會……,潰壩……”
經過這段時間的練習,口吃的毛病好了一些,雖然說話還有些結巴,但卻不太明顯,也不影響正常的交流。
而且,厲元朗驚訝的發現,邵洪寶越鍛鍊,越自信,再過上一些時間,恐怕真的能正常的跟人交流。
“這個水庫已經存在快半個世紀裡,裡面的淤泥還是蠻多的!”周凱有些無奈的說:“土嶺鄉風沙大,裹帶的泥土也多。如果河道不清淤,很容易會決堤。”
“水庫也一樣,用不了幾年,不清理就很容易廢棄。”
“這次縣裡倒是下了決心,但過不了幾年,淤泥又都會回到河裡。治標不治本,如此迴圈往復,也是沒了辦法!”
如果不改變土嶺鄉的地貌,水土流失的問題,的確是個大難題!
但厲元朗又不能放任水庫決堤,眼睜睜的看著,洪水淹了半個土嶺鄉。厲元朗不是水利專家,除了知道八月中旬到九月底,整個漢中省大半個區域會連降暴雨,其他的方面給不出跟好的建議。
拿出車裡的相機,拍了幾張照片。厲元朗忽然指著旁邊一堆堆的泥巴問:“這是什麼?”
在水庫的旁邊,有著一堆堆的黑色淤泥,每個都臉盆大小,成佇列的排在地上,在太陽的炙烤下,逐漸變得僵硬,好像大號的巧克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