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浩浩蕩蕩回了京都洛陽。城裡百姓夾道歡迎。
孝忠打馬走在大隊最前端,他本就身材魁梧,如玉樹臨風,一身銀色鎧甲,閃著厲人的光,身後白色披風,隨風飄動,讓人見了肅然起敬。身後將士們隊伍齊整,戈戟林立,旌旗飄揚,雖是班師回朝但卻仍然精神抖擻,氣勢不輸出徵之時。
人群中大多是婦孺,年邁的老者,看到隊伍中有自己親人的歡呼不停,看不到親人的也在暗暗拭淚,一白髮蒼蒼的女人向隊伍中指道:“徹兒,是徹兒回來了!”一少婦順著手勢望了一眼道:“果然是夫君,他真的回來了!”隊伍裡那士卒望著二人,沒敢招呼,只是轉身偷偷地拭去眼淚。
大隊就要進城,卻不見城門守將迎接,孝忠本沒在意。便向城裡行近。
這時只見一人從城門裡打馬而來,此人年紀與孝忠相仿,身材樣貌比孝忠稍遜色一些,一身武將裝扮,但見他手持長戟,面帶怒氣不像是迎接大隊來的,那人走近大隊,用長戟指著孝忠道:“金兄,多日不見別來無恙!”
孝忠在馬上回了一禮,道:“文敬兄。文敬兄可是來迎接我的?”
文敬本是當朝大司徒之子,受著父輩的蔭封得一閒職,但因在京城鬧事,後貶為城門守將,孝忠出征前,此人也一心帶隊出征,想建功立業,重新駁回顏面,奈何千軍萬馬不是兒戲,大司徒自知其子只有殺敵之勇沒有運籌帷幄之風度,幾番勸誡訓斥才安定下來,文敬聞訊孝忠歸來,便想在他進城之前他的銳氣。
便聽他說道:“金湚,你我都是開國功臣之後,我父輩將軍大多殞命或已年邁,我輩又人才備出,可若說論資歷我也不比你差,可你偏搶得頭功,坐收美名!”
孝忠怒道:“我金孝忠一心護我九域百姓不受北域人欺辱之苦,我一生光明磊落從不沽名釣譽。”
“那就是說我在沽名釣譽!”
“文敬兄認為呢?”
“你!”說罷將手中劍戟舉了起來。
孝忠也“噌”的一聲拔出了劍,公孫啟在後面道:“孝忠,此地百姓都在盼著將士們早日歸來,不必與這廝逞口舌之快,還是回朝覆命要緊。”孝忠聽後送回了劍。
道:“本將軍公務在身,無暇與閒雜人等在此蹉跎。”
子卿在馬上斥道:“大將軍今日得勝歸來,即刻朝聖,請文將軍避讓!”
文敬聽後指著子卿怒道:“一個小小的偏將軍也敢在我面前耀武揚威。”
子卿也怒道:“怎樣?”
“待本將軍教訓你們一番!”
孝忠見此人太過猖狂右手漸漸抬起,欲拔劍教訓文敬。
蕭離不懂人情世故,只知道沒有人可以傷害孝忠,未及孝忠拔劍,蕭離從馬背上一躍而起,雙手交叉分別攥著鴛鴦鉞,直奔文敬咽喉而來,文敬見狀忙策馬向後撤了幾步躲過去,橫眉怒目地用長槍指著孝忠道:“金湚你這是何意?這算什麼?”
孝忠面不改色,道:“也罷,你先打敗我的這位護軍,才有資格讓我們金家兄弟的劍——出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