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憂傳媒在短短半個月之內,胖了一大圈。
小秘書張婉怡的工作,肯定是越來越繁忙。
好在騰影集團調了不少大將給她,只需幾個月的整合,大概就能消化完九號衣倉以及新收購的騰輝百貨。
要說這騰輝百貨也是沒誰了,上市的時候還只有北上廣深四個城市,估值就是一百多億。
後面又在香江投了四五十億,股價漲到兩百多億。
然後不斷擴張,經過幾年時間股價才從兩百多億漲到220億。
如此原地踏步,可見資本市場壓根不看好這些超一線城市外的擴張之路。
同樣也反映了現在的傳統百貨超市愈發艱難。
除了極少數如胖東來這種,大部份超市都在走下坡路。
要麼就是被網際網路企業收購,要麼就是被其它零售企業買走第一大股東的資格。
一句話形容現在的百貨超市,江河日下。
騰輝百貨完成瘦身之後,股價直接迎來飛漲。
這也更加確定了騰輝百貨將來的戰略目標,那就是隻能發展超一線城市。
其它城市的擴張將全部取消。
騰憂傳媒為收購回來的那138家騰輝超市,改名為騰憂優選。
訊息出來的當天,騰輝百貨拿出15億資金,入股騰憂優選30%的股份。
並確定兩家還是戰略合作伙伴的關係。
這種操作方式看上去很複雜,好像沒啥必要一樣。
但事實卻是典型雙贏。
首先騰輝百貨甩掉了這一百多家外城超市之後,核心戰略非常明顯。
不走全國路,只專注於超一線城市的中高階品質百貨領域。
而騰憂傳媒有了這筆資產之後,百貨類領域的直播帶貨,甚至可以在很多個城市實現當日達。
這樣不管是賣菜還是賣其它百貨產品,對比其它網紅帶貨,優勢都是非常明顯。
甚至一騎絕塵。
而將這些騰輝百貨改名騰憂優品,也是區別於傳統百貨外的短影片網際網路新型超市。
未來還能走獨立上市之路。
那個時候它就不是傳統超市,而是短影片領域下的新型百貨經濟。
別看只是換了一個概念,那在資本市場可是有本質區別。
好比傳統經濟跟網際網路加持下的傳統經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