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帝之事,非同小可。
林正陽事先招來心腹大臣,秘密協商數日。
不久之後,朝堂之上,勸進奏摺如雪花般紛至沓來。
其中以冷東流為首,將勸進表寫得如同花團錦簇一般。
林正陽高座寶座之上,聽著旁邊奏講太監,朗讀勸進表:
“臣冷東流,頓首頓首,死罪死罪。”
“臣聞天生蒸人,樹之以君,所以對越天地,司牧黎元。聖帝明王鑑其若此,知天地不可以乏饗,故屈其身以奉之;知黎元不可以無主,故不得已而臨之。社稷時難,則戚藩定其傾;郊廟或替,則宗哲纂其祀。所以弘振遐風,式固萬世,三五以降,靡不由之········”
“臣虞翻,頓首頓首,死罪死罪·······”
“臣柏子星,頓首頓首,死罪死罪········”
“臣李承運,頓首頓首,死罪死罪········”
“臣韓楚波,頓首頓首,死罪死罪·········”
一干文武,不分官階大小與否,都趁著此風,遞上了一份勸進表。
此種章表多諛頌功德而歸之天命。
如曹丕代漢,侍中劉廙等即率群臣奉表勸進。
亦有外族入侵﹑皇統中斷,大臣上表宗室勸其即位以繼承皇統者。
晉愍帝為劉曜所殺,劉琨等即聯名上表琅邪王司馬睿勸進。凡此勸登帝位的章表,通稱“勸進表“。
這時候但凡有點眼色的,都會上書勸進。
這是戰隊,也是擁立之功。
幾乎是毫無風險的事情。
然而林正陽還是不得不假意推辭一二:
“孤何德何能,敢承帝位?卿等所言,還是再議。”
雖然林正陽故作不悅,卻沒有呵斥,語氣也相當平和。
其中含義,不問可知,底下臣子個個心領神會。
話一說完,林正陽當即起身,身邊的小太監高聲喊道:
“退朝。”
次日,勸進之章多出三倍有餘,偏遠的郡縣的主官,也都聯名上書勸進。
林正陽上朝時,再次推辭。
這次索性宣佈休沐三日,不開朝會。
三日裡,勸進表堆滿了一間屋子。
三日後,林正陽第三次推辭,更是北向而哭,伏地痛哭。
“成業三年四月,關中,胡人攻破長安,盡俘朝廷百官和大乾宗室,太后死於亂軍之中,唯獨幼帝,淪落胡人之手。”
“而今大燕宗室,大半凋零,更有外戚主持朝堂,國已不國。”
說到這裡,他暗中注意了氣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