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森不得不感嘆貓貓老師真的擁有“撿拾”特性,總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撿回來許多寶貝。
而且這寶貝多半還是屬於別人的。
不過貓貓老是強調,都是撿來的。
沒有被當場抓獲就是撿的,誰來她都這麼說。
伊森繼續翻閱起名為《啟迪》的古老書籍。
潮汐之主的計劃起初非常奏效,祂在離開前將所有的研究結果傳授給了第一任議長,還劃定了研究的主要方向,在祂宏偉的計劃中,深海議會具備兩項重要的使命。
其一,是消除邪神存在過的痕跡,用常人能夠理解的方式解讀滅世洪流,以及西大陸人們曾經經過的戰爭;其二,是組建絕對忠誠的議會,由他們共同掌管這個不能對外界公開的秘密。
潮汐之主知道這是一項漫長的研究,很可能持續數百年,但時間會幫助人們淡忘。
在第七個議長執政期間,西大陸人便已能透過“理性”來審視這場災難。
這是前幾任議長在摸索的過程中逐漸植入西大陸人心的觀念。
摒棄盲信被視作先進、開化的證明,也從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西大陸如今的社會風氣。
“‘以客觀世界作為準繩?’這句話怎麼看起來這麼耳熟?”
凜冬坐在伊森的腿上,狐疑地看向他,“你之前真沒看過這本書?”
這句話光是她就聽伊森不止對艾薇說過兩次,而《啟迪》提出的許多主張竟然都和伊森的理念如出一轍,只是礙於時代的侷限性,他們沒法像伊森一樣真的和邪神走得很近,以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老師,這叫做英雄所見略同,而且潮汐之主的研究只是開了一個頭。”
祂只在《啟迪》之書裡提出了一個論斷,也並不完全認為邪神誕生於人類的信仰,而是某種比人類更古老的存在,因此祂認為消除信仰能削弱邪神的力量,卻未必能完全殺死祂們。
若想對邪神造成實質上的傷害,就必須更進一步地認知祂們的本質。
遺憾的是,直到潮汐之主大限將至,也沒能找出對付的邪神“特效武器”。
然而在深海議會的第十七位議長執政期間,西大陸發生了一場劇變。
一群身披盔甲的帝國人乘坐帆船抵達了西大陸,他們在本地展開了友好的訪問,向奧菲拉以及一些港口城市向人們展示了正位神賦予他們的力量,負責指揮這支艦隊的,便是聖徒希爾曼,那時的他為了追尋生命女神留下的痕跡,走訪了每一個大陸,並在每一個大陸留下關於教廷的印記。
當外來的信仰被帶來了西大陸之後,讓議會最擔心的情況終究發生了。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議會提出的理論。
有關滅世洪流的另一種具有“神學色彩”的觀點在這些城市散播開來,起初人們只是覺得新鮮好奇,可一旦流傳面變得越來越廣,便在本地誕生出了一批神學思想的擁躉——那時正是屬於帝國人民的黃金時代,西大陸人聆聽著從海洋彼岸帶來的故事,憧憬著那個遙遠的黃金神國。
強制性的禁止令宣告失敗,議會越是以強硬的手段禁止,私底下相信這一論調的人也就多,好在,帝國的黃金時代迅速落幕,在亨利三世統治時期教廷與神學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指導思想”,而在與黃金時代帝國工匠們交流的過程中,西大陸的科技實現了騰飛,蒸汽動力的廣泛應用,使他們後來者居上,迅速成為了海洋的霸主。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無信論”才又一次佔據了上風。
這一次,讓西大陸人改變看法的,是民族自豪感。
他們不必再憧憬海洋另一端的黃金神國,他們的技術已然將神國甩在了身後,因此“唯技術論”便成為了具有強烈優越感的新思潮,被推崇至今。
然而黃金神國還帶來了一個深遠的影響——所有關於邪神本質的研究都停止了。
就連深海議會內部也誕生出了不同的聲音,人們不禁懷疑最初的方向是否走偏了?畢竟歷經十七任議長的研究未能取得任何實質上的收穫,無疑會使人產生強烈的挫敗感,讓他們忍不住想要尋求別的方向。
這是第二本書。
作者並非是潮汐之主,而是深海議會的第二十位議長。
在他執政期間,幾乎所有與邪神相關的研究都終止了,隨著蒸汽技術的飛躍,議會的成員們更願意把他們的時間放在更有意義的事上。
比如,對於西大陸以外的探索。
劃定航線,促進不同文明間的海洋貿易。
對於一些未開化的國家傳播西大陸優越的文明,甚至,透過某些“合法”的手段從當地掠奪資源。
西大陸就如一臺全速行駛著的蒸汽機車,有太多具有實際意義的問題急需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