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森的話讓大廳安靜了下來,“我從與尤格的聊天中得知,蒸汽汽車的考試是一個傳統專案,對應著最基礎的知識,也是經過了無數演變後的結果,幾乎每一任工匠大師,都是透過這類選拔所產生的,它從沒有令人失望過。”
在演化的過程中,唯一沒有改變的,就是以“時間”作為維度來進行統計的方式。
對於學徒們而言,無論在任何時代,這場考試的最終成績都以時間來進行記錄,然而正是這種看起來簡單粗暴而又充滿漏洞的考試結果,卻極少出錯。
西大陸並不信奉勤能補拙的準則。
一旦在考試中被工匠們視為沒有才能的人,他們終其一生無論如何努力,最終都只是印證了考試的評估沒有出錯。
而那些極少數的特例,則多半是像今天這場考試一樣,遭到了其他人的暗算。
即便如此,那些個例在成為學徒不到半年時間裡便又會脫穎而出,因此奧菲拉的工匠大師們還為這些人準備了一場“復活賽”。
伊森相信這些,他窺見了格爾布內心真實的想法,也逐漸理解了西大陸人們的力量體系,對他們來說“靈感”便是“魔力”,就連最傑出的工匠大師也無法解釋“靈感”的由來,它彷彿從一開始就在那裡,等待著被他們找到。
那是一種奇妙的感覺。
彷彿有人操縱了他們的身體,完成了那些驚人的創造。
“如果,‘靈感’的本質,其實是人類與潮汐之主溝通的頻率,而作為考試成績的‘時間’代表著進行著溝通的效率,這一切似乎就能解釋得通了。”
伊森提出了一種假說。
但這仍然無法解釋“靈感”的本質,就如他無法用系統性的語言總結出“魔力”的本質一樣。
學院的先哲們認為“魔力”來源於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但那終究是一個無法被確認的觀點。
“你是想告訴我們,潮汐之主還活著?”
格爾布深深地望著伊森,“帝國人,西大陸沒有這種信仰,我們尊敬他,讚美他的偉大,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會盲目地相信他超越了時間,又或是成為了神靈。”
那些仍舊未知的力量,來源於他們的見識不夠。
而潮汐之主從未以神自居,他希望人們能夠理解他的知識,瞭解這些知識,最終掌握這些知識。
盲目的信仰,會破壞認知的過程。
“沒有人能超越時間,但是作為最偉大的工匠,他一定能預感到自己的死亡,這意味他一定會為自己的死亡做準備,儘可能將他所知曉的一切透過某種方式記錄下來。”
伊森說道,“你們的‘靈感’可能來源於某種高精密度的裝置,又或是別的什麼東西。”
格爾布陷入了沉默。
他的眼神忽明忽暗,儼然沉浸在了伊森的設想之中。
大廳的工匠們皆是如此,在這位來自帝國的業餘愛好者面前,他們彷彿都成為了學徒。
兄弟會的歷史中似乎有人提出過此類假說,想要理解“靈感”並將其握在手心裡的傑出工匠前仆後繼,卻無一例外地失敗了。
他們無法理解“靈感”的本質,就自然不可能展開進一步的研究。
它就如懸在所有人頭頂上方的太陽,抬眼就能看見,從他們成為工匠的第一天起便指引著他們。
如此地奪目,卻又遙不可及。
而現在,竟然有一個人在他們面前試圖理解“太陽”。
真是大言不慚。
傲慢、盲目且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