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袁樹的統一指揮,庶務部和保衛部攜帶所有可以找尋到的大小渡船、扁舟緊急奔赴水災區救援雒陽災民。
後勤部、人事部、律令部、審計部全面統計目前整個雒陽良莊可以使用的空地、倉庫、帳篷,統計所有可以使用的車輛、牲畜,統計所有可以食用的糧食。
然後,在良莊西大門和南大門內外的空地搭建臨時避難所,搭建雨雨棚,搭起帳篷,準備取暖用品、熬粥,準備乾淨的衣物,做好全面接收雒陽災民的準備。
同時,考慮到災民數量可能會超乎尋常的多,所以全體知行學府的門生、弟子也要被動員起來,加入到這場救災行動之中。
良莊全體莊戶作為預備隊,一旦需要人力支援,則全部動員起來,一起投入到救災行動當中。
盧植作為前線總指揮,袁樹居中策應、指揮全域性,十三太保和諸多一心會幹部各司其職,整個一心會組織高效的運轉起來。
這個組織曾經在茂陵執行過多次助農行動,又在數次軍事危機中執行過堅壁清野、守城作戰等多項任務,全都圓滿完成,沒有失敗過,遂積累了大量實操經驗。
很多在官府看來都比較頭疼的事情,在一心會這裡卻有著相當豐富的操作經歷,面對這種事情,他們並不會感到生澀、為難。
此時此刻再次動員,組織也沒有生澀之感,一切行動都像是已經被安排好了一樣,每個人都要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對此,新會員不是很瞭解,但是在有經驗的幹部和老會員的帶領下,他們在懵懂之間也找到了自己要做的事情。
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帶領他們行動的一心會幹部們很是清楚。
此時此刻的一心會就像是一架通電開始預熱且逐漸運轉的精良機器,由慢到快,逐漸進入了狀態。
盧植作為前線總指揮,換上粗布短打,直接帶領保衛部和庶務部的全體成員奔赴水災災區,並且派出先遣隊瞭解具體情況。
一番瞭解之後,盧植得知雒陽城南和城西的災情最為嚴重,被大水困住的人最多,還得知了不少淹死人的訊息。
盧植非常著急,立刻下令兵分三路,讓趙俊、蘇初率領一支船隊前往城西,他自己則率領一支船隊前往城南,剩下的船隊交給邵原、馬然帶領,在城東和城北機動巡查,找尋受災百姓,施以援手。
廉達率領龐大的接應車隊在四面接應,負責將救下來的人儘快送到良莊避難處,交給後勤人員妥善安置,如此迴圈往復、互相接應,直到能救下來的人全部救下來為止。
具體佈置分派完畢,行動人員立刻開始行動,一百多隻救援船在水災區全面出動,盧植本人也駕船衝在最前面,見到被大水困住的人便下令救援。
不過很快,盧植就意識到他們這點人手還是遠遠不夠的,或者說救人使用的船隻不夠。
行駛到重災區的時候,他發現亟待救援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他看到了很多在房屋頂上瑟瑟發抖的人,一座座茅草房屋頂上擠滿了人,那看著就不夠結實的房頂搖搖欲墜,眼看著就要塌陷了。
甚至房頂周邊都圍繞著大量身子泡在水裡、手還抓著某處的求生的人,竭盡全力不讓自己被水沖走以免喪命。
他剛準備下令救援某處,結果聽得一陣尖叫,一轉頭,便看到不遠處一座房頂塌陷,站在上頭的人大量落入水中拼命呼救、掙扎。
“速去救援!速去救援!”
盧植大驚,立刻下令船隻駛去救人,一番努力之後,落水的人都被救了上來,大多驚魂未定,哭泣不止,盧植眼看著已經被擠滿的小船,頓時一陣擔憂。
一艘小船最多救上十多個人就被擠滿了,很難救上更多的人,北方人又多不習水性,很難在大水中游泳求生,眼看那麼多人需要救援,但是能救援的船隻卻那麼少。
不行,需要支援!
需要大量支援!
盧植立刻派人駕船回去向袁樹通報這裡的訊息,向袁樹請求更多的支援,否則將會有更多的人死在這場水災之中。
同一時刻,袁樹正親自盯在良莊南門外的災民營地上,盯著災民營地的建設工程。
眼看著滂沱大雨暫時還沒有停下來的趨勢,袁樹十分焦急,不斷催促部下儘快搭建足夠的雨棚。
很快,隨著第一批被救上來的雒陽災民抵達良莊南門營地,盧植派來的人也把最緊急的訊息帶給了袁樹。
“雒陽城南和城西的災情最嚴重,災民數以萬計,盧副會長認為現有的船隻和人手完全不夠用,需要更多人手和船隻前來幫忙,同時盧副會長還建議,儘可能擴大營地規模,流離失所的災民很有可能會超乎之前的預計。”袁樹聞言,眉頭緊鎖,頭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