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的確信任宦官們,也願意把宦官們當作肱骨之臣來對待,但是這一切都是有大前提的。
宦官要能夠捍衛他的皇位和權力,而不是動搖他的皇位和權力!
保護我,你們才是自己人,不保護我,你們就是敵人!
劉宏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非常生氣,覺得侯覽太過分了,自己鬧騰也就算了,現在把事情鬧大了,搞得群臣逼宮,甚至威脅到了自己的天子之位!
難道侯覽要讓自己連皇帝都沒得當嗎?
於是他聽從了袁赦的建議,下令禁止侯覽繼續鬧事,並且就此停止此次舉鉤黨,不要讓事情繼續擴大,以此安撫朝臣,要求朝臣全部離開皇宮,也不要繼續鬧事。
都給我停戰!
天子詔令已下,照理來說局面應該平息,但是侯覽已然氣急敗壞,紅了眼睛,在部下的建議下,他甚至想要不顧一切的調動聽話的宮廷禁衛去武力威懾朝臣,來一個絕地翻盤。
但是他的速度太慢了,派出去傳令的人還沒有走多遠,就被曹節等宦官帶人困住,拿來了劉宏的詔令逼他就範。
曹節等宦官得知此事已經鬧大,知曉袁氏對此極為不滿,甚至發動朝中勢力針鋒相對,擔心真的撕破臉皮會造成不可預知的後果。
同時,他們對於侯覽試圖發動兵變的事情感到惱火,覺得侯覽實在是太不知進退了。
於是在袁赦的潤滑作用下,曹節等人決定妥協,將最主要的禍亂源頭侯覽剷除。
反正侯覽平時飛揚跋扈,踩在大家頭上,對他不滿意的宦官太多了,此番能把他扳倒,吃掉他的勢力,倒也不失為一件美事。
最後,這件事情演變為內外朝雙方勢力一起對侯覽進行混合雙打的局面。
混合雙打之下,侯覽被打得沒有任何還手之力,本人都被軟禁在宮廷中不得外出,身邊羽翼被接連剷除,從宦官內部到朝堂之上,一場針對侯覽及其黨羽的風暴已經展開。
袁逢送信的時候,大局已定,他趕快把訊息告訴袁樹,讓袁樹不要慌亂,踏踏實實呆在右扶風顧好自己,經營好自己的基業。
至於雒陽這邊,交給他。
要是他這個當爹的連兒子都保不住,還能保得住什麼?
袁樹接到袁逢的信之後,心下大定,知道自己全部的擔憂都已經沒有必要了,袁氏的政治力量在這一場風波之中顯露無遺,充分展現了三世三公之家強大的政治能量。
雖然說這個事情也有一些不好的地方,但是好處同樣明顯。
不好的地方就是袁氏當了一次出頭鳥,和宦官集團針鋒相對,在共同的敵人侯覽被消滅掉之後,必然會引發宦官集團和袁氏之間關係的微妙化。
而且袁氏家族一直以來都不喜歡當出頭鳥,這一次出乎意料的做了出頭鳥,展現了極為強悍的政治能量,甚至可以威懾皇帝、令宦官妥協,這也在無形之中給這些勢力提了個醒。
要小心袁氏!
天下人的視線頓時都放在了袁氏身上,對想要繼續發展壯大的袁氏家族來說,是有很大危險的,以後袁氏家族的所作所為、不論是否真的有政治目的,都有很大的可能被政治化。
但是也不是說就沒有好處。
其一,袁氏家族素來都因為和宦官不清不楚的曖昧關係而受到士人的廣泛詬病,而這一次正面對抗宦官取得階段性勝利,宦官肯定不爽,但是必然會讓袁氏家族在士人之間的風評得到好轉。
正是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
其二,袁氏家族展現出了龐大的政治能量和號召力,這必然會讓天下人更加直觀的認識到袁氏家族的能量究竟有多強,對於袁氏家族繼續招賢納士、增強自身是有促進作用的。
潛在的敵人會增多,會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