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郭威得知蕭逸軒舉目無親,從軍心切,還遇到過自己的舅舅幫他指了路,便說:“就留在我帳下一起征戰吧,要是有了功績,我會保薦你的。”
於是,蕭逸軒輕而易舉留在了郭營,真正以趙匡胤的身份開啟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跟隨大軍奔赴河中,一路上趙匡胤頭腦靈活,英勇殺敵,表現突出,立下不少戰功。郭威移任鄴都留守,郭威待趙匡胤也頗為器重,卻始終沒有保薦過他。
後來郭威篡位,建國號為周。趙匡胤被提升為補東西班行首,兼任滑州副指揮,沒過多久又將趙匡胤派到禁軍供職。由於郭威沒有子嗣,而義子柴榮當時正值壯年,又通曉軍機任侍中,掌管內外兵馬,便立柴榮為帝,廟號世宗。北漢主劉崇聽說柴榮剛剛繼位,便趁火打劫,想來個出奇不意,於是親自率領三萬精兵,還聯合遼國的一萬騎兵來攻打高平,得到北方的警報,柴榮便親自率領禁軍,日夜兼程地奔赴北方。
誰知漢兵蜂擁而至,個個兵強馬壯,頗有吞掉周國的架勢,周主柴榮麾兵上前,兩軍各自持著刀槍打鬥起來,剛打了幾個回合,周兵明顯兵力薄弱,這時陣內忽然躥出一支騎兵丟盔棄甲向漢兵投降,緊接著又有一千多名步兵也跟了過去,周主見甘心降漢的將領,一個是樊愛能,一個是何徽,禁不住火冒三丈,於是衝到陣前,率軍直上,一時間殺聲震天。北漢主劉崇見周主親自督戰,命令數百名弓弩手一起放箭,企圖射死周主。周主麾下的親兵急忙上前用盾護住周主,頃刻間盾牌上插滿了箭。
趙匡胤見此情形,便對同行的將士說:“主危臣死,我們難道就在這邊袖手旁觀嗎?”
說完便策馬躍出,手持一條通天棍,搗入敵陣,短兵相接,越匡胤從順元大師那學來的一套形意拳法,此時正好派上用場,將他改進的那套長拳發揮出極致,直打得敵軍不敢應戰,很快將局面扭轉,佔了上風。
有位名叫慕容延釗的將領,見趙匡胤所使拳當眼熟,也參戰其中,其餘將領見狀也不甘落後,一擁而上。這數十名健將、數千名精兵,同心協力,直殺得敵兵紛紛敗退,反敗為勝,周主見漢兵敗退,一下鼓舞了士兵勢氣,便率軍奮勇直追。漢兵越逃越亂,周兵越追越緊,直到漢主退到河東,閉城固守之後,周主才擇地安營紮寨。而樊愛能和何徽等人卻並沒得到漢主信任,而是拒絕了他們,導致無法入城,沒辦法只能再次回到周營束手待罪,周世宗氣憤地說:“叛軍豈能留?”立即下令將他們斬首。
第二天,周主驅兵攻城,趙匡胤身先士卒,用火焚城。城上計程車兵驚慌不已,所有的箭齊刷刷地射下來,周兵防不勝防,趙匡胤的左臂被飛箭射中,血流如注,他輕傷不下火線,包住傷口再次強攻。周主看在眼裡喜在心頭,心想這等忠勇之士真是少有,立即把他召回營中。
後來,周世宗心想屯兵城下不是長久之計,就調軍返回汴都,封趙匡胤為都虞侯,兼任嚴州刺史。
慕容延釗找了個機會將趙匡胤拉到一邊問:“在高平一戰中,趙刺史所使用的拳法,在下看著很是眼熟,敢問刺史在哪兒學來?”
“此拳是一位法號順元的大師所授,後趙某加以改進而來。”
“原來如此,那咱可是師出同門了,順元大師也是慕容延釗的師傅,趙兄請受師弟一拜拜!”
“竟有這麼巧的事?看來咱們和師傅三人真是有緣,師弟請起,日後還要多多相互關照。”
“師弟見師兄一身正氣,願永遠追隨師兄!”
接下來得知要與唐兵清流關開戰,趙匡胤自告奮勇主帥,結果卻打了敗仗。令趙匡胤憂心忡忡,便去找村人瞭解當地情形,村人說有個趙學究在村中教學,此人足智多謀,於是趙匡胤便前去拜訪。
兩人相見後先是大吃一驚,怔怔地望著對方,同時驚訝輕呼道:“蕭兄,怎麼是你?”
“趙兄,好久不見!”
隨即激動地抱在一起,原來此人名叫趙普,還是蕭逸軒兒時的玩伴,現在故友在他鄉重逢,自然更加歡喜。
二人找了個安靜的地方敘舊,蕭逸軒和故友講述了自己如何從蕭逸軒,變成如今的趙匡胤,又如何從唐來到周。無獨有偶,趙普居然也有類似的遭遇,兩人都對被故國的拋棄耿耿於懷,從而產生了仇恨。
於是趙匡胤心中有了個大膽的宏願,悄悄說與趙普聽,趙普很感興趣,二人遂對於共同謀劃未來一拍即合。
人生三喜之一就是他鄉遇故知,二人一通開懷痛飲,來了個一醉方休。
“清流關下有條隱秘小路,連南*都不知道,由此可直達城下。”趙普給趙匡胤獻出了他的第一條計謀。
趙匡胤聞言甚是高興,連夜隨趙普率軍夜出小路,果然斬關而入,將還在睡夢中的南唐將領皇甫暉倉、姚鳳打了個措手不及,來了一招甕中捉鱉,二人見已兵臨城下只得倉促應戰,最終力盡被擒。
唐兵頓時潰不成軍,滁州城不戰即下,順利將戰旗插上了城牆。趙匡胤入城後,一面安撫百姓,一面命人押著百十來號俘虜向周主報捷,周主見打了勝仗,對趙匡胤很是欣賞,便將那些俘虜交給趙匡胤處置。
趙匡胤將那百十號俘虜當做盜匪準備斬首。一旁的趙普說:“不審問明白就一律處死,萬一有人是被誣陷的,豈不是錯殺了好人?”
趙匡胤笑著說:“你這書生還真是迂腐!這個地方的百姓本來就是俘虜,把他們一律赦免,已經是法外施恩,萬一他們跑回*營,咱們這仗豈不是白打了?若不立即正法,豈不是養虎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