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黎念傾怔住,思考了一會,道,“既然把你招到劇團裡,肯定對於你的專業成績是認可的。我只是覺得,其實你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團長你不用安慰我了,”司瑩有些惆悵,“我知道,我的條件比不上杜若,要是論力量呢,也比不過夏瑾。我就是憑著對舞蹈的一腔熱愛堅持到現在的,當年招人的時候,就是因為那年恰巧是個小年,報劇團的人沒有那麼多,所以才從上往下捋捋到了我。”
“……”黎念傾不太會安慰別人。
尤其不會安慰同行。
但好在司瑩是個樂天派,什麼煩惱沒過幾秒鐘就過去了,一張圓圓的蘋果臉又露出笑容。
“不過傾姐說得對,說不定來這個節目,會是一個轉機。讓我想想,作為踢館人士,我該怎麼才能一下子就抓住人的眼球呢?”
司瑩自己靠著椅背琢磨去了。
黎念傾被這麼一叫醒,也沒法再睡著,乾脆拿了顧小棠交給她的綜藝臺本出來,研究賽制。
看出這兩年國風這股潮流確實是很熱。
但從各個宣傳平臺和各大博主釋出的記錄影片裡看,這個節目打從創立之日起,就受到了極大的關注,第一條微博就收穫了上萬的評論,到現在賽程過半,幾乎每一條動態下都能收穫十幾到幾十萬不等的評論數。
這還是在沒有進入最後角逐的時候。
各大藝人公司也都是卯足了勁想把自己藝人往這個節目裡面送,挑出來的藝人,資料上都寫著“XX年中國舞”“XX年琵琶”“XX藝術學院畢業”“XX舞蹈附中畢業”等等,連形象照也清一色是妝點得古風古韻的照片。
最終成團的只有五個人。
在各家送來的藝人經過賽前篩選之後,只剩下80個人。
第一次公演之後,還剩50個。
第二次公演之後,還剩30個。
等到第三次公演結束,只能剩18個。
三十減十八,只要淘汰十二個。
聽起來好像沒那麼驚險,但多出了一個踢館的賽制。
也就是說,在三公之前,主辦方會再收十五位藝人,這十五個人雖然是中場加入,卻可以共同參與接下來的比賽,甚至最後成團。
也就是三十加上十五再減去十八。
甚至後面加上的這十五個人,比已經知根知底的同伴更不好對付。
她們或者有相對來說非常強的實力,能被組委會一眼看中。
或者有非常雄厚的背景,能讓受到這麼多關注的組委會也不得不低頭。
到最後一次公演,就是成團夜,18個裡面選出來5個,成為接下來被重點培養的國風女團。
有點熟悉的套路,區別是這個“踢館”的比賽噱頭,聽起來不知道是哪個腦子不好使的人想出來的。
哪怕節目組對外宣稱,一定找的是“非常有實力,即使從一公開始,這些人也一定會順利進入三公”的藝人來踢館,但這裡面暗箱操作的機率有多大,明眼人想都不用想就知道。
一個藉著國風標籤一躍成為今春最火的綜藝,本來可以順勢而為,網羅內娛最有實力的年輕女孩,選用最樸實的選秀規則,秉持公平,推出內娛第一個有實力的純國風團體。
偏偏這麼橫插一道,玩不好直接玩散路人對“內娛可以推廣國風”的信任。
去其精華,自創糟粕。
自掘墳墓的玩法。
黎念傾翻到最後,終於明白了原因。
最後一頁赫然寫著踢館嘉賓的名字——
“景年文化有限公司 林楓”
也終於明白了顧小棠把她送上飛機的時候那個笑容的含義,點開手機,果然發現在她登機之前,接到了一條顧小棠的簡訊——
“去吧我的寶!做你想做的!整頓娛樂圈從你做起!”
當然了,此時她只看到了顧小棠笑容裡的第一層含義,等下了飛機,她才明白過來第二層——
“顧玉珩?你?怎麼會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