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餘很奇怪,鄧剛的女兒,怎麼就上了一個大專。
鄧剛也很奇怪,面前的小夥子,為什麼把公司起名叫安聖。
不過鄧剛沒有任何表示,只是點點頭笑著說道:“做電氣好,電氣行業雖然不是什麼高科技行業,但是勝在穩定賺錢。”
“是啊,爸,你不知道,陸餘的公司現在一個月做一千多萬的施耐德訂單呢。”林迴音急忙說道,像是生怕他爸看輕了陸餘一般。
但是陸餘心裡卻咯噔一下。
“哦?你做的是施耐德代理?”鄧剛眉頭微微皺了皺。
陸餘深吸一口氣,鄧剛是個人才,而且這個人才就這樣莫名其妙的撞到了自己這裡,沒有道理把他放走。
但是想要留住鄧剛,難度也很大,因為鄧剛本身是行業技術大佬,請他的公司能從江城排到鵬城,那麼多上市公司,人家不可能放著上市公司不去,來自己這家一窮二白的小公司。
本來陸餘還打算嘗試去騙一騙,結果出師未捷身先死,林迴音把自己給賣了。
鄧剛連給艾默生這樣的國外公司打工都不願意。
自然看不起陸餘這些給施耐德做代理的公司。
“沒錯,我做的是施耐德代理,不過我並沒有打算一直做施耐德代理,您也知道,我是一個大學生,如果走技工貿路線,我沒有技術實力,沒有自己的產品,生意就無法做起來,所以我選擇貿工技路線,透過代理施耐德產品,積累屬於自己的資金,然後找到屬於自己的技術產品路線。”
“柳傳也說自己是貿工技,結果呢,最後只剩下個貿。”
鄧剛不冷不熱的回了一句。
他說的沒錯,很多人嘴上都說著貿工技,可是當貿真的開始賺錢的時候,又有多少人願意花精力花錢投入到技術研發上面呢?
代理沙默東疫苗的蔣家,嘴上說著走貿工技路線,可是公司代理營收佔比高達91%。
像柳傳和蔣家這樣的巨頭,都捨不得放棄貿易這塊肥美的蛋糕,更何況像陸餘這種單純依靠代理賺錢的小蝦米。
“很多人之所以敢一直賺貿易的錢,是因為沒有制約,當一家公司沒有了研發產品投入的制約,他當然可以把全部的資金投入到貿易中去。”
制約?
如何制約?
“一家公司成立之後,他的框架就已經搭建完成,如何能制約對方?”鄧剛詢問道。
一旁的林迴音也是一臉好奇。
“我曾經學習過法律,公、檢、法的關係是怎樣的?就是相互獨立,又能相互制約,當然這涉及到公司架構,比較複雜,這裡就不多做討論。”
陸餘見引起了對方的興趣,繼續說道:“如果是一家已經成立很久的公司,想透過技去制約貿,很難,因為貿已經形成的主體。”
“當然也有技是主體的公司,很少,而如果是這類公司,您也不會提這樣的問題,不是嗎?”
“如果一定想要制約,必須是一家新公司。”
“必須是一家新公司?”鄧剛皺緊眉頭。
他這次回國,倒是有想要在國內找一家公司上班的念頭。
國內的變頻器品牌,倒是有不少家,但是這些公司都有一個問題,產品落後國外品牌太多了,甚至可以這麼說,這些品牌都在吃當年安聖的老本。
他們躺在安聖的技術上,稍微迭代一下,就算是技術研發了。
然後開始大賣特賣,前幾年還好,到後來只能越賣越便宜,價格越賣越低,一開始的時候,安聖的變頻器還和臺島的臺達牌一個價格,只比施耐德ABB和霓虹國的安川低一點。
現在這些國內品牌,價格比臺達低一半有餘,比施耐德ABB低了三四倍。
再也沒有硬剛國外品牌的勇氣,只能用低價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