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李根順,李長風還有李長糧回來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三人見到李長雨在家,也是意外他怎麼就回來了?
李長雨再解釋道:「親家嬸子和俞妹子又琢磨出來了一種吃食,是用紅苕粉做的,我回家來的時候,韓先生也帶著新吃食去京裡了,等到韓先生去京裡回來再去一趟離縣後估計就能大量做新吃食了。」
「這可是好事!」父子三人一聽,也和董碧玉一樣高興起來,有新的吃食出來,作坊的生意就又會好起來。
「又做啥吃得出來了?」李根順問道。
「叫涼粉,我帶了一塊回來,娘拿去灶房了,晌午就能吃了。」
「啥涼粉?聽都沒聽過。」李根順代替大兒子李長風,小兒子李長糧回道。
「紅苕粉做出來的,一會你們看了就知道了,這東西可費紅苕粉了。」李長雨的一句費紅苕粉,讓李家父子幾人開始擔心起來家裡的紅苕粉不夠。
還好李長雨接下來的話為他們解決了紅苕粉不夠的問題,「所以我回來和你們商量下,做涼粉就要用紅苕粉,所以要用的紅苕粉會越來越多,光是咱們家現在剩下的紅苕肯定是不夠用的了。」
「那咋辦?」李根順習慣性地問道。
「還能咋辦,到處找人多買些紅苕回來。」
「還有,以後用的紅苕越來越多,紅苕渣也會更多,菀菀的意思得讓我們再多養幾頭豬,順便再養幾頭牛。」李長雨頓了下又接著說道。
李根順以為自己沒聽清:「養牛?」
「對,養幾頭牛。」李長雨肯定道。
「養牛做啥?牛可金貴得很,而且咱們也沒養過牛,養不好咋辦?」李根順一聽他說得養牛,就馬上條件反射地不同意。
「爹這話說的,照你這樣說,以前咱們還不知道啥是紅苕粉呢,現在不也天天磨出來掙錢麼!」李長雨不贊同他爹的話說道。
「你想養,那你說說這牛要咋樣?」李根順常年都是和田地打交道,說起做生意來就怕虧錢,聽到兒子執意想買牛回來養,一絲不悅就爬上了額間。
「還不是當養豬一樣養。」李長雨說的輕鬆。
「你說的輕鬆,每天光是喂家裡這十幾頭豬就已經夠忙了,要是再多喂些豬,又加幾頭牛,就咱們家這幾個人,你說咋忙的過來?」
「真忙不過來了,咱們也找幾個人來幫忙張羅下田地,來的人也開工錢,肯定不能讓人白幫忙。」李長雨提議道。
「做啥?咱們一不是有錢人,二不是官老爺家,自己都是泥腿子,還請人來種地,我看你日子沒過上幾天好的,到是學會擺譜了。」
說起找人來幫忙,李根順就和當初莫家兩老一樣不贊成,覺得自己都是土裡刨吃的,咋好意思買人回來,當起有錢人家的老爺太太來。
「莫叔家不就添了人來幫忙?我也……」
李長雨還沒說完,他爹李根順就把話搶了過去,「咱們能和你莫叔家比麼?咱們家好多人?你莫叔家好多人?屋裡屋外全都要靠著你莫叔和宋嬸子,他們不添人能忙得過來麼?」
「再說了,你莫叔家添人,也不是他們的意思,是韓家幫忙添的人。」
李長雨被他爹好一頓數落,「爹,你就不能聽我把話說完!我也沒想著添人,我曉得自己是啥身份,沒想家裡添人後就當甩手掌櫃。」
接著解釋道:「我就是想著忙的時候請人來幫忙,不忙的時候,咱們就自己照顧。」
「菀菀是有本事的,啥好事都想著咱們,作坊的事我們也沒不好好做,但是養豬,養牛能掙錢,咱們為啥不試試?咱不會,前面先少買些,就買兩頭回來試試,啥事還不是多學學就會了。」
「爹,二弟說得對,咱現在不會沒關係,買兩頭回來試試,養豬和養牛區別也不大,養一段時間也就會了,再說了,菀菀和清遠連地都沒下過,現在還敢種藥材,咱們就養兩頭牛,也沒啥不敢的,養了牛以後犁地,或是套個車上,上個集買個東西也方便。」李長風也是贊成李長雨的想法幫腔道。
「你們說的簡單,買回來了,上哪去找那麼多吃的來喂?」
「這牛和豬可不一樣,牛還得牽出去放,家裡的事都忙不過來了,那還有時間牽牛出去放?」
雖說先養兩頭花費不了多少,可他又擔心忙不過來。
這時李長糧說道:「爹,就聽二哥的,咱們先買兩頭回來,我來養。」說完馬上又接下去,繼續說道:「魚兒娘馬上也要生了,屋裡也離不開人,我每天都在家,我來照看牛。」
「你下個月不去作坊了?韓先生可是說了,你們兄弟輪流去一個月,去識些字,免得以後被人騙了還啥都不曉得。」李根順一聽小兒子話裡的意思,這是想一直在家守著她媳婦了,本就不好的臉色,此時更是黑了下來。
「我也不是不去,過幾個月再去也不遲,再說了有大哥和二哥在,還有林松也會讀書了,我就是不去學讀書認字,也沒得啥關係。」
讀書有可能是小孩們的願望,但都是當爹的人了,也就不再想著讀書這事,覺得自己現在讀不讀書都沒什麼關係。
李根順見三個兒子都願意買牛回來養,也就不攔著了,買就買吧,反正這家以後都是他們的,道:「家裡就這麼大,再買牛回來往哪放?」
「現在還沒多忙,先修個牛棚起來。」李長雨見他爹不反對了,馬上緊跟著說道。
父子幾人商量好了買牛的事,可晚上回房休息的時候李長糧的妻子邱悅卻是不高興了,「你說你是不是木頭?大哥和二哥都知道去作坊裡跟著韓先生學做生意,就你想留在家裡,留在家裡做啥?天天不是圍著豬打轉,就是圍著家裡的磨打轉,你留家裡轉過去,轉過來,能轉出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