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有道理誒。你知道嗎?我小的時候,我媽媽送給我一個小布娃娃,在我所有的玩具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這個小布娃娃了,每天去哪裡都要抱著它,晚上睡覺也要摟著這個小布娃娃。這個習慣一直到初中以後才慢慢改掉。長大以後經常聽我媽跟我說,我小時候他們帶我出去玩,什麼東西忘記了都可以,唯獨這個小布娃娃千萬不能忘記,不然的話到晚上沒有這個小布娃娃,我會一直哭鬧著不肯睡覺。”
李欣笑道:“還有這樣的?你這是對它有心理依賴了吧?”
“可能是吧,我聽說好多小孩小時候都會這樣的。你小時候有過什麼特別喜歡的東西嗎?”
李欣想了想,說:“特別喜歡的東西?好像沒有。聽我媽媽說,我以前小時候在盆裡洗澡時抓著水裡漂著的黃色橡皮小鴨子就不放,還喜歡拿到嘴裡去咬,把那小鴨子的嘴都咬掉了,這算不算?”
夏小娜笑道:“你這不能算,要產生依賴的才算。不過看來你這喜歡咬人的壞習慣從小就有,這可不好哈。”
這時候李欣突然說:“我想起來了,小時候有一樣東西突然不見了讓我特別傷心。你猜是什麼?”
“是什麼?”
“是一隻小公雞?”
“是玩具嗎?”
“不是,是活的,我從小養大的。”
“把小雞當寵物?這可真夠少見的。”
“不是當寵物養的,就是家裡買來養的那種小雞苗,毛茸茸的,一開始比一個雞蛋大不了多少。你應該見過這種小雞苗的。”
“見是見過,但沒有養過。”
“說起這隻小雞,我小時候還鬧了個大笑話,現在想起來都挺不好意思的。”
“怎麼回事?說來聽聽。”
“當時我家一起買了5只小雞苗來養,可是到最後只活下來了兩隻,其中一隻就是這隻小公雞。這種雞的品種很特別,個頭比一般的雞要小很多,就算長成熟了,個頭也比一隻鴿子大不了多少。”
“還有這種雞?”
“有啊,現在少了,可我小時候真見過。這隻小公雞長得很漂亮,聽我媽說,我當時特別喜歡這隻小公雞,有什麼好吃的都要留一點來餵它,估計是把它當寵物來養了。”
“你這也不算什麼,就是平常喂喂它,還沒有到要領著它睡覺,見不到它就不行的地步。”
“是啊,表面上看起來是這樣的,可是直到有一件事發生了,我和我家裡的人才知道這隻小公雞對我有多重要。”
“是什麼事兒?”
李欣說:“那個時候我和隔壁鄰居家的小孩最喜歡抓麻雀。我們抓麻雀的工具很簡單,就是兩塊磚和幾根小木棍。一塊磚平放著,另外一塊磚緊挨著前面這塊磚用幾根細木棍支撐起來。這樣在兩塊磚之間就形成了一個空隙,在這兩塊磚附近和空隙裡撒上一些米粒,樹上的麻雀看見地上的米粒就會飛下來吃。當麻雀把地上和磚塊上的米粒吃完之後,它就會發現兩塊磚之間的縫隙裡也有米粒。要吃到兩塊磚縫隙裡的米粒,它就必須跳到支撐那塊磚的細木棍上去。這些細木棍搭得很巧妙,只要麻雀的腳一踩就會垮塌,緊接著被木棍支撐著的磚塊就會倒下來,把麻雀壓在下面。”
“還有這種辦法?這跟你的小公雞有什麼關係呢?”
“問題就出在這裡,我們逮麻雀的這個機關就設在我家廚房旁邊,我和那個小夥伴把這個機關設好以後,就把這事給忘了。等到下午放學回來,倆人突然想起來這個機關設在那裡還不知道有沒有成功,於是趕緊跑到我家廚房旁邊去看那個機關有沒有逮到麻雀。等我們跑過去的時候,遠遠的就看見被木棍支撐著的那塊磚已經倒下來了,下面彷彿還壓著什麼東西,兩個磚塊之間還露出幾根羽毛。這可把我們高興壞了,以為下面一定逮到麻雀了。等我倆興高采烈地跑過去把磚塊搬起來一看,我哇的一聲就大哭了起來。那磚塊下面壓的不是麻雀,而是我那隻已經長到半大的小公雞,已經被壓死了。”
“還有這種事兒?”夏小娜感到難以置信。
李欣說:“我也不相信會有這種事發生啊,小孩子那時候頭腦就是簡單,就沒有想到自己養的小雞也會去吃那機關裡邊的米粒。要不然我們就把這個逮麻雀的機關設到別的地方去了。”
“那後來怎麼辦?”夏小娜問。
“我這一哭,旁邊的小夥伴嚇壞了,趕緊跑回家去了。兩家的大人聽見我在廚房外面大哭,趕緊跑出來問是怎麼回事。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把事情經過說了以後,兩家大人都哭笑不得。說這是你們自己做的事兒啊,怪不得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