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跪倒拱手道:“皇爺爺,允炆不敢危言聳聽,大明可以參考宋朝,可以想象,如果宋太祖不早死,燕雲是可以恢復的,但自宋太宗兩次北伐失敗,就做起了縮頭烏龜,文臣統御武將,狄青、岳飛若生於唐朝,凌煙閣可期,但在宋朝,只能一個鬱鬱而終,一個含冤而死。所以文臣對武將、對皇權的壓制是非常可怕的。”
“那你認為如何壓制文人?”
“允炆也沒有特別好的辦法,允炆想的是普及教育,讓工匠、農民、武將、商人都讀書,文人自然就沒有特殊性了。”
“允炆啊,你還是太年輕了,這些人讀了書之後,不就是文人了嗎?他們會把自己的出身完全忘掉的。我朝並不限制匠戶、軍戶進行科舉,但他們科舉之後,就改變了自己的戶籍,成為文人了。”
“呃,”朱允炆愣住了,好像是這樣啊,那怎麼辦呢?
看著朱允炆苦苦思索的樣子,朱元璋笑了笑:“允炆,有些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麼容易的。”
朱允炆不得不承認,除了自己多了一些後世的記憶,知道歷史的走向外,沒有什麼優勢。智商是不分時代的,天才,任何時候都是天才,而科舉實際上是選出了最聰明的一批人,想和他們鬥,談何容易啊。
想到這裡,朱允炆不由得有些氣餒,朱元璋看到孫兒的樣子,不由得笑起來:“允炆,你才剛剛處理朝政,很多事情不懂是正常的,慢慢就好了。你性格寬厚,應該不會獨斷獨行,只要考慮周全,朕就放心了。”
“對了,允炆,你父親的三年孝期馬上就要過了,你妹妹已經大婚,朕也要給你選妃了,你有什麼人選嗎?”
朱允炆聽到“選妃”,不由得眼前浮現出那個酷似清婉的女孩,但也知道和她是不可能的,不由得情緒低落,道:“任憑皇爺爺安排,允炆沒有意見。”
朱元璋看到他的表情,不由得面色一沉,從袖子裡取出一物,扔在桌子上,道:“允炆,你看這是什麼?”
朱允炆拿過來一下,愣住了:“這不是允炆的信物嗎?”
朱元璋隨手從桌上的奏摺抽了一本,砸在朱允炆的臉上,朱允炆的肩傷還沒好,不由得“哎吆”一聲,但立刻跪倒在地:“允炆錯了,請皇爺爺責罰。”
“朱允炆,你膽子太大了,這是你的信物,你竟然擅自交給別人,而且還是一介商賈,如果不是錦衣衛稟報,朕都不敢相信,你竟然如此孟浪?你是不是看上那個白家的小姐了?”
朱允炆忍住疼痛,道:“皇爺爺,孫兒當時只是一時糊塗,當時錦衣衛要查抄白家,孫兒和他們有一面之緣,就沒多想,把信物給了他們,意思是讓錦衣衛不要難為白家。”
“不要難為?那是謀刺皇太孫的大案,你作為皇太孫,你沒有私事,都是國事。白家窩藏重要案犯,沒有滿門抄斬已經是祖上積德了,還有,你就那麼確認白家和謀刺案沒有關係?”
“我?”是啊,自己真的能確定嗎?還是因為白芳蕤酷似清婉讓他放鬆了警惕,也許哪天偶遇也是事先計劃好的呢?想到這裡,朱允炆不由得茫然了。
朱元璋看著孫兒的樣子,不由得嘆了口氣:“你呀,允炆,還是太容易相信人,待人寬厚是好事情,但不能對什麼人都這樣子,這很危險,知道嗎?”
“恩,允炆知道了。”
“你下去吧,最近一個月不要出宮了,好好養傷,有什麼事情在端本宮辦理吧。另外白家朕只是讓錦衣衛嚴密監視,沒有對他們怎麼樣。”
朱允炆連連磕頭:“謝謝皇爺爺,皇爺爺萬壽無疆,普天同慶。”
“什麼亂七八糟的,滾吧,小兔崽子。”朱元璋笑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