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知府,虛報賬目,騙取朝廷錢財,中飽私囊,危害百姓,勾結匪寇……
可以說,安知槐犯下的樁樁件件,都透露著濃烈的血腥氣味,令人觸目驚心。
偏偏就是這麼一個無才無德,惡貫滿盈的人,不僅得到了官員的舉薦,而且還透過了上任期間的考察。
這是何等的可笑?
是個人都能看出,這裡面存在多大的問題。
不僅僅是考察安知槐的考官被賄賂了,存在齷齪的交易。
甚至,或許連“察舉制”的根子都腐壞了。
所以這些人才能做得這樣肆無忌憚!
“以小見大,見微知著……世安侯的手段愈發驚人了,大局已定!”
一些官員毛骨悚然。
事情發展到如今這個程度,李講的計劃昭然若揭。
安知槐這個知府,初見無足輕重,一開始沒人覺得李講能夠憑藉他,扳倒靖王這座大山,推動《科舉法》。
然而,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
一張來自二十年前的舉薦書,李講竟然硬生生的將這枚不起眼的棋子,抬升到了不可無視,舉足輕重的程度。
莊嘉平完了!
這是所有人的第一感受。
若只是單純的識人不明,或者退一萬步,被揪出與安聖世家存在暗中交易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問題就出在安知槐此人身上。
他太臭了。
就像是一座上萬年沒人清洗的茅坑。
誰落在手上,爆炸的時候,都會將自己牽連進去,落得一身洗不掉的髒汙。
此事爆出,那是連靖王都保不住這隻臂膀了。
若不明哲保身,很容易將自己賠進去。
“風暴將起。”有人心中已有預感。
義務教育的啟動資金,那可是李講千辛萬苦從上界帶來,充入國庫的。
然而,靖王一黨明搶不成,就在暗地裡使絆子。
試問一個知府就敢虛報兩萬的學生名額,其他更大的官員呢?
拔出蘿蔔帶出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