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講的表現太驚人了,只是一百個呼吸的時間,便給予了最有力的回應。
鎮國出世,聲傳萬里。
洛陽城內,四面八方,皆有人控制不住的慟哭。
這些人基本都是平民百姓,其中又以家中有軍人的家庭感觸最深。
這篇作品很快就傳到了邊疆,一位守護邊疆多年的兵家大儒看到後,竟然抓著傳書就哭了。
“李鎮國不愧是李鎮國,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能聽見常人所聽不見。”
他眼眶泛紅,淚水盈眶,“世上終於有人懂吾!”
不是親身帶兵的將領,永遠也無法深刻的理解,那一份份戰報上冰冷的數字背後,代表著什麼。
為國戰死的人,從來就不是那些不近民情,高高在上的達官貴人眼中,可以隨時替代,隨時補充的小草。
他們每一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親朋。
有些人可能是將領從小玩到大,深受信賴的玩伴,所以追隨於他。
有些人可能是將領親戚朋友的後代子孫,有滿腔報國志願,所以追隨於他。
有些人乾脆就是他的表弟,小的時候跟他的屁股嚷嚷著要一起玩,長大也跟在了他的身後。
有些人甚至可能比將領的年紀還要大,是叔叔伯伯輩的人,親眼看著他從一個新兵蛋子,成長為老練的將領。
他們每一張面孔你都熟悉萬分,所以才更加無法接受他們成為冰冷數字中的一員。
“這首邊塞詩,雖然隻字不提戰場上發生的那些事情,但卻更加直擊心靈。”洛陽學宮,一位大儒發聲。
“沒錯,誰說一定要去過邊疆,才能知曉邊疆將領士兵的苦楚?寫出好的邊疆詩?這是在偷換概念!”
“難道我們沒去過的百姓,就不能體恤軍人了嗎?”
“我張全發誓,從今以後,誰要是敢在老子面前,詆譭李太師只會紙上談兵,侃侃而談,我必然揍得他皮開肉綻!”
“鎮國與貫州,高下立判!”
這不一定是結局,但至少可以說明,在自由選題的前提下,第一輪交手中,吳榭慘敗而歸。
這一結局,讓那些堅信詩狂所向披靡的人全都無言以對。
好長時間,洛陽城內好像就沒有不支援李講的人,四方皆是盛讚。
“我哥無敵!”
李家,李恩眉飛色舞,笑得人仰馬翻。
他早就看詩狂不順眼了,憑什麼那麼囂張?
早不回京,晚不回京,偏偏在李講與文相一起出事的時候回京。
而且一來就這麼大的架勢,擺明了就是趁人之危,落井下石。
聽到李講寫下這一首詩來鎮壓詩狂,李恩感覺骨頭都輕了,飄然欲仙,說不出的爽快。
有人歡喜有人愁。
本來,放出這一首詩後,詩狂就已經打算下榻入睡了。
結果,人才剛剛躺上床,便驀然聽到了李講的作品。
若寫的比他差,這一覺自然將睡得無比香甜。
偏偏李講這一首詩鎮國了,這叫他怎麼接受?
無法接受啊!
詩狂幾乎當場就從床上跳了起來,怒不可遏的同時,還有一種自己不願承認的驚慌。
“這小子,竟然還真有幾分實力?!”
這一夜,詩狂註定是不能安然入睡了。
他急匆匆的穿上鞋襪,套上衣裳,將自己關進了書房。
因為,他感受到了強烈的威脅,同時自尊心也在作祟,無論如何都不想再敗了,必須要扳回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