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講要給陳初初寫一篇文章。
眾人先是一怔,面面相覷,臉色各異。
“這李講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事已至此,已經無解,他難不成還想憑藉著一篇文章扭轉乾坤?太難了,近乎不可能。”
四皇子身邊,有門客蹙眉說道。
人們慢慢回過神來,覺察到。
李講之所以做這麼多,那都是因為不希望陳初初這位神童,埋沒在陳建這個無作為的廢物父親手中。
可是,無論是律法,還是人倫。
李講若是想管,沒有一點是站在他那一邊的。
至於當事人,陳初初更是被困在孝道里,無法對父親做出割捨。
設身處地的想,幾乎所有人都覺得棘手,此事難以作為。
而李講偏偏不服,還要寫一篇文章。
這就讓眾人有些看不懂了。
若是寫出來還沒有用,那不是自打顏面嗎?
“還是年少輕狂。”三皇子身邊,有人冷冷說道。
顯然,他把李講的所作所為,當成了一種垂死掙扎。
“也罷,明天此子便會收到無數彈劾,就看看他現在想幹什麼吧。”三皇子淡淡說。
雖然文比沒有成功,但是李講還是陷入到了麻煩當中。
而且還是他自找的。
既然如此,三皇子自然樂得看戲。
李講手握楷筆,深深吸氣,剎那之間,眾人忽然毛骨悚然,像是聽到了一陣徐徐的拔劍聲。
“這是……文心如劍!”有人驚道。
這是一種玄而又玄的狀態,傳說,一旦進入這種狀態,寫下的詩會充滿一往無前的鋒銳劍意。
閱讀原作時,稍有不慎,便會被字裡行間所蘊藏的劍意刺傷!
而以此狀態書寫戰詩,尤其是與“劍”有關的戰詩時,威力更是會翻上好幾倍。
李講提筆沾墨,筆尖在墨水中旋轉時,他說道:“這篇文章,乃是有感而發,故事的主人公是虛構,但,想來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
說完,李講寫下兩句。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李講落筆之時,淡淡的才氣,如同雲煙般從墨跡中透出,飄然而起,氤氳而散。
萬里之外的安州。
蘇家宗祠。
供奉臺上,象徵著“聖師”的牌位輕輕一震,金色的光流轉,轉瞬即逝。
這是北宋文學家,有“文公”美名的王安石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