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文道交流,以青州的勝利而告終。
而至關重要的魁首之位,由李講摘得。
不得不說,這個訊息當天晚上傳出去的時候,便引發了一陣的轟動。
這幾天,可以說整個青州城,都掀起了一陣名為“長安”的風。
原因無非只有一點,李講的那首《賦菊》,讓很多青州百姓,都知道了曾經青州有一個這麼好聽的名字。
兩相對比之下,自然有不少人開始大呼小叫,說要改回曾經的名字。
光是一首詩,就能引發這麼多的討論。
作出這首詩的李講本人,那就更不用說了。
不過幾天的功夫,關於這場文會,便流傳出了十幾個誇張的版本。
最離奇的一個,有酒樓說書人信誓旦旦的公然宣稱,李講是上古詩聖轉世。
之所以會用青州的老名字“長安”在詩中,那是因為回憶起了前塵往事,情不自禁,提筆忘我。
用不了多久,李講便會高調崛起,恢復詩聖之尊。
這些流言蜚語有很多。
不過這些日子,李講倒完全沒有在意。
因為他在忙兩件大事。
十一月中,青州城中,一座平平無奇的宅院,今天巷道里卻是格外熱鬧,擠滿了人。
門口兩旁的石獅子,噼裡啪啦,火光四射,炸開的鞭炮飆得到處都是。
人們捂著耳朵,每一張面孔都是喜氣洋洋的。
李講,婁娟,娘倆一左一右的站在門檻前,大半年過去,終於還是團聚了。
待鞭炮聲停止,邱靈素,強昊等人紛紛含著笑意上前。
“阿姨,總聽李講提起您,今日終於見到了,太年輕了,簡直不敢認,像李講的姐姐。”強昊笑道。
“瞧你這孩子。”婁娟哭得淚眼婆娑。
她抬頭看了一眼高自己一個頭的李講,隨後將頭倚在兒子肩膀。
婁娟帶著哭腔說:“還是青州的風土養人啊,眼光都這麼好。”
沒有婦女,會抗拒年輕男孩子誇自己年輕。
尤其是在,對方還送了自己一整輛車的禮物的情況下。
“阿姨,喬遷之喜新福祉,改天換地新財到,祝您身體康健,日日歡喜。”
邱靈素難得穿了一件蘇綠色的裙子,長髮濃黑,氣質端莊。
一顰一笑,舉手投足之間,邱家千金的教養與氣質彰顯無疑,像是一朵芙蓉般出塵不染。
她知道李講什麼都不缺,於是特意挑了一串精心打磨的靈氣項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