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陳平安一直到天快黑了才回家,用白蠟杆挑著三個地籠,裡面有好幾條大魚還有十幾條小魚,臉上洋溢著收穫的笑容。
才剛走到衚衕口就聽到有人喊:“喲,平安還真抓到魚了給三嬸兩條唄。”
他抬頭一看是同村的一位長輩,她家老頭子也姓陳跟自己雖然不是什麼實親戚但也算同宗,理論上確實該喊她一聲三嬸。
“好啊!”
聽到陳平安答應,李巧娥愣了一下。印象中這小子又懶又窮,今天太陽是打西邊出來了嗎,不但抓到了魚還捨得分給自己。
“那個三嬸能不能跟你商量件事兒,我用魚跟你換點兒粗糧行不行,家裡沒糧食了我得明天才能去城裡買。”
“喲,你小子在這裡等著我呢,那我可得挑兩條大的。”
李巧娥倒也不客氣,把最肥最大的兩條青魚給挑走了,給了他半袋兒粗糧。按照目前的物價一斤大米是六文錢,一斤小麥是四文錢,而一斤普通的草魚就要三十文錢。
粗糧要比大米和小麥都便宜,這半袋兒能有五斤,滿打滿算也不值二十個銅板。
陳平安那兩條青魚加起來,少說也得有六斤,價格本身就比草魚貴。這兩條魚要是拿去市場賣,能值不少錢。
“三嬸,你家裡有沒有面鹼啊,我晚上做飯要用點兒。”
聽到他又跟自己要東西,李巧娥的臉上明顯有些不悅:“還要什麼一塊兒說了吧,別讓我一趟一趟的跑,這老胳膊老腿兒的可經不起折騰。”
她以為自己這麼說,對方就不好意思再要了。沒想到陳平安笑嘻嘻的說道:“那再給拿兩根蔥吧,做魚沒蔥可不行。”
“自己去地裡拔,我可沒空兒伺候你。”李巧娥扔出來一袋面鹼,砰的一聲把門給關上了。
陳平安看了看,那袋子裡的面鹼只剩底下一點兒的,也沒計較就收了起來。既然讓自己去地裡拔蔥,那就肯定不止兩根了。
他拔了一些蔥,拿幾根草編成繩子捆起來,掂量了一下能有十來斤重,拎著高高興興的回了家,這麼一耽誤天色已經徹底暗了下來。
走到門口的時候,就看到一個消瘦的身影站在那裡翹著腳正往這邊眺望。
“夫君,這些東西都是從哪裡來的?”
看到自己的夫君帶回家這麼多東西,尹秀秀滿眼的歡喜。今天上午剛到家的時候還一貧如洗,現在就已經有魚有菜還有存糧了。
“我用魚換的,你等在這裡做什麼快回家吧。”
“我……我有些不放心你。”
“我一個大男人有啥好不放心的,放心吧丟不了。”
“那大蔥沉吧,我來幫你拿。”
“不用了,你夫君我壯得很。”
嘴上是這麼說,實際上忙碌了大半天陳平安確實累得不輕,進屋後一屁股坐在了凳子上。
“累壞了吧,先泡個腳解解乏!”尹秀秀很快就端了一個木盆過來。
“你把木盆補好了?”陳平安一臉疑惑的問道。
他明明記得自己出門的時候,這個破木盆還扔在柴房裡已經漏了,估計是打算用來當柴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