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建議純色單瓣花,這樣做起來會容易些。
於是何欣予選擇了一朵鵝黃色太陽花。
李宛說這款叫朝陽,一盆裡有好幾個顏色,既有純色的又有漸變色的。
何欣予仔細觀察著,這朵花是純色但又不完全是,每片花瓣中間從花心開始到花瓣邊緣是更深一層的亮黃色。
花蕊是橙色的,粘著花粉一根一根地散開,唯獨有一根像花莖,粗壯許多,頂端炸開一朵花——花朵狀的分叉。
花瓣共五片,呈愛心狀,並不平整,每片花瓣底端有部分交疊。花瓣有些褶皺,邊緣更明顯。
何欣予從不同角度去拍照,節目組發下來都手機總算是有了用處。
五月並不熱,尤其是早上,太陽曬得很舒服。
微風吹過,花朵隨風輕曳。
風吹得很舒服,李宛直接坐在旁邊的草地上,往後一倒,躺了下去。
這個院子最開始設計的時候,李宛就留了一片給自己曬太陽的草地。
何欣予相信自己已經觀察好了太陽花,喊李宛:“這下我覺得真的可以開始了。”
李宛拿出兩張卡紙:“通草花學起來不難,就是做好需要下功夫,熟能生巧。”
她在卡紙上畫出太陽花花瓣的形狀:“畫下來之後按照這個形狀在通草紙上刻出一樣的圖案。”
何欣予有一個瞬間想把那朵花摘下來,拓出花瓣的形狀。
不過她更想做出一朵逼真的通草花以假亂真。
何欣予回想自己觀察的花瓣模樣,對著手機裡拍的照認真畫了起來。
邊緣有褶皺,那就稍微畫大一點。
畫好後,何欣予又擔心自己畫的大小不合適,補了好幾個型號的花瓣。
李宛看出來何欣予在想什麼:“不用追求大小,哪有那麼精確的,保證花瓣和花瓣之間協調就好了。”
何欣予小聲辯解:“想盡可能做得更好。”
她有一點完美主義。
李宛理解並支援,指著其中的一片花瓣:“那我覺得這個大小最合適。”
有些經驗是無法直接從別人那裡學到的,只能靠自己一次一次摸索去掌握。
何欣予接受了李宛的建議,得到了五片從通草紙上剪下來的花瓣。
“把這些放到濕毛巾裡捂一會兒,幹的通草紙容易斷,濕的才好塑形。不過也不能太濕,太濕是沒辦法塑形的。這個呢,也得靠自己把握,經驗成自然。”
有李宛在,何欣予都不用摸著石頭過河,直接跟著過河——在合適的時候和李宛一起把潮濕的花瓣拿出來。
李宛放慢動作,一邊做一邊說,讓何欣予看清給花瓣塑形的過程。
“首先捏出褶皺,就這樣用手指捏花瓣,褶皺就出來了。主要是邊上這部分褶皺明顯,就主要是這塊。其他的你對著照片看看,哪裡需要就捏哪裡。”
工具一一上手:“這是針棒,拿來刻紋路都,別太用力,輕輕的,把花瓣的紋路可出來。這個丸棒凹造型,花瓣不是平的,是有弧度的,就靠這個來調整。”
[給我一張通草紙,我現在強得可怕]
[太好了是手工人我們有救了]
[好細致我感覺自己真的會了]
[腦子會了,手好像不會]
[通草紙是通脫木做的,這還是中藥,古人到底怎麼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