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又在郵件的最後寫了一些感謝和約定的話。
她表示就算自己再忙也會繼續創作。
務必會把這個故事寫完,再傳給陸然看。
她還是希望有一天能夠再見到陸然,她相信彼此還有機會再碰面。
關上電腦,陸然有些感慨。
比起那些天馬行空的情節,陸然對王玲的另外一句話印象更深刻。
“不管您看了之後是什麼感覺,我自己倒挺開心的。”
有什麼比“不管別人怎麼看,只要自己開心”更好的感覺呢?
王玲或許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心事,或許有明星偶像的包袱。
但是在寫作面前,她是自由的。
沒有什麼,她可以隨意地想象,透過想象,把自己的心情盡情地抒洩在字裡行間。
就算被人看見,也不會把她的心事暴露在人群中。
沒有人會從這些字裡開出什麼玄機,他們看到的只是表面的故事而已。
這些“沒有人”裡,得除開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創作者的諮詢師陸然。
必要的時候,陸然需要從這些細細密密的文字裡,找出一條線索。
一條通向她真實心意的線索。
且不說這條線索能不能找到,單單是寫作這件事,就讓她的心事有了一個出口。
陸然作為一個讀者,任由她的心事流向自己。
這本身就是一種支援,一種陪伴。
這是一種療愈。
她會在這個過程裡慢慢面對往事。
這種透過寫作來治癒創傷的方法法被稱為“寫作療法”,屬於藝術治療的一種。
這是陸然第一次嘗試用這種方法來和諮客交流,看起來效果不錯。
他把這幾次和王玲交流的經驗詳細地記錄了下來,準備在個案分享會上和大家一起探討。鑑於王玲特殊的職業狀況,陸然會隱去她的姓名和身份資訊,保證她的隱私不被外洩和猜測。
這麼想著,他又給茜茜發去了一條郵件,裡面寫著自己在接下來這一次的個案分享會的個案材料。
茜茜很快用手機回覆了這封郵件。
“陸哥,你明天來公司嗎?”
“來。”陸然回到。
陸然搬到了新的獨立辦公室裡,到藍海的出勤次數反而比以前少了。
主要和研究院的事情有些關係。
這點茜茜不是很清楚原因,但是她作為助理,她能觀察到陸然和徐教授的交往變得頻繁了。
陸然沒說,茜茜也不好過問。
好在每次聯絡陸然,都會及時地得到回應。
茜茜知道了這個情況,陸然的導師張笑鳴自然就更清楚了。
第二天陸然剛到藍海,就先去了張笑鳴的辦公室。
他要親自去彙報一下最近接的個案情況。
有些日子沒見到張老師了,難得他今天也在藍海。
“哈哈,今天怎麼有空來找我了?你現在可是是大忙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