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嘗試去種一個心錨。
從最簡單的開始練習,但不要把這件事僅僅當作一個遊戲,或者是一個一次性的家庭作業。
而是身體力行地去實踐,用一段較長的時間地去強化和體會這個心錨,帶給你的力量和變化。
比如說,想象你的位置,有一顆小太陽,這顆小太陽在平日裡,會不停地積蓄熱量,但不能散發出能量。
而當你需要熱量的時候,就想象這顆小太陽,從你的眉心位置,慢慢地釋放出熱量來,順著你的太陽穴,到你的耳朵,再到你的肩膀,把能量往下一點點地向下輸送,一直延伸到你的四肢。
你是學習催眠的,你一定知道,這個自我催眠,練習多次以後會達到什麼效果。”
兔子一邊說著,一邊繼續假模假式地摸著它的鬍子。
不過陸然沒有在意它的小動作,他順著兔子的話說道:“如果練習得效果好的話,那麼,在天冷的時候,只要想到眉心的這顆小太陽,就會慢慢感到四肢發熱了。”
“沒錯。這就是心錨,只要你想到這顆太陽,你就感覺體內在發熱。這種產生於想象的感覺,甚至會影響到你的生理知覺。透過催眠,想象自己的身體發熱,很有可能會產生真實的身體變化。
關於這方面的實驗研究,有人進行過嚴格的測量。經過催眠之後,再測量你四肢的溫度,可能會高於催眠之前的溫度。這種差距非常輕微,具體能產生多大的效果,取決於催眠的深度,練習的次數,個人的受暗示性等等因素的影響。”
兔子滔滔不絕地說著,陸然卻不覺得它囉嗦,反而越看,越覺得有意思。
這個問題很值得琢磨,可以說是細思恐極。
因為這件事想下去,是很玄妙的。
陸然腦洞大開,他想道:通常而言,我們的感官會產生感覺,是因為我們的身體產生了客觀的變化,比如天氣變熱了,所以我們的面板有了熱的感覺。
但是,自我暗示和催眠,卻能讓這個順序顛倒過來。
這就是讓陸然想想就有點小激動的地方了。
人的想像,在經過反覆的練習和強化以後,就可以讓自己脫離出客觀環境的影響。
還是剛才的例子,如果周圍的環境的溫度並沒有變化,甚至是變冷的,但是人卻可以透過自我催眠,讓自己的身體產生相反的感覺。
也就是說,人的想象,可以反作用於客觀現實。
人的想象,人類意識的作用,是遠遠地超過我們平時的認知的。
陸然再一次想到了本子先前所說的“修煉”一詞。
他忽然覺得這個詞,真是再準確不過了。
人是可以修煉的,無論是在自己的心靈上還是在身體上。
人的身體可以在催眠之下,逐漸地產生一些微妙的變化。
透過催眠,挖掘人的潛能,這一點在徐健峰教授的演講裡已經有所體現,在上一次的考試中,更是直接以此作了考題。
而本子提出的自我催眠,相當於是在這個基礎上,把挖掘潛能的物件放在自己的身上,並且要求自己潛心下來,長期地練習同一個催眠,看看這個催眠,能對自己的身體和能力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不得不說,本子的確說到了一個自己不曾努力過的方向,陸然自己也有些好奇和期待起來。
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難道說,自己能夠透過這個催眠,自由地控制自己身體溫度的變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