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認識她的父親?”夜裡,陸然獨自一人在房間裡來回踱步,梳理著今天獲得的資訊。
“離婚……如果說,男主人是父親,小雅是娃娃,那夜叉又是誰呢,媽媽嗎?那個李老師,又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嗎?”
陸然反覆琢磨。
他不斷把各種可能性在腦中連線,就像在做猜謎遊戲,面前有幾個戴著面具的人,陸然想知道他們的面具下,分別是誰。
現在他有一定的範圍和人選,只是需要一一地進行對比。
“到底,誰是那個可怕的夜叉?”陸然覺得這個問題非常關鍵。
“難道……”
當陸然把他所瞭解的,在周小雅生活中的幾個人,按照某一個序列對號入座的時候,他的腦中快速地勾勒出了一個故事。
一個現實中的,關於周小雅和她的家人的故事。
當故事的輪廓變得清晰時,陸然的心情有一點沉重,真的是如自己所想嗎?
如果是,似乎就解決了自己的疑惑。但是,陸然又希望它不是,因為,它並不是一個喜劇。
不過,猜想始終只是猜想,陸然暫時還沒有十足的把握。
“下一次的諮詢,或許就能解開自己的疑惑吧。”陸然對自己道,他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印證自己的猜想了。
……
“小雅,我們又見面了。”
第三次諮詢,和上一次的諮詢又時隔了一個星期。
一個星期,是心理諮詢的一般間隔。
諮詢對於諮客和諮詢師來說,都是一個高強度的作業。
一次諮詢和下一次諮詢之間,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的留白。
對諮客而言,這個時間是留給他們去消化,去體驗自己內心的感悟和變化。
而對諮詢師來說,也需要時間做休整和思考。
正是因為這樣,藍海留給陸然和林運較量的時間是一個月的期限。
一個月,就要驗收他們各自的諮詢進展和成果。
也就是說,總共有四次諮詢時間,陸然最多還有一次諮詢的機會,就要拿出成果了。
而現在,則是倒數第二次。
陸然坐在凳子前的神態依舊不緊不慢,非常自在。
“陸老師好,我們,今天還是看畫嗎?”這一次,周小雅明顯主動了許多,雖然語氣還是有些拘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