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來,上京諸權貴,全都不過是一群跳樑小醜,根本難成氣候。
可是現在看來,也許完顏驢蹄和完顏大睿依舊不足為慮,可是他們成功地在遼東站穩腳跟的事,卻激勵了更多反賊,讓他們有了對抗自己的勇氣。
一向無女不歡的完顏亮,今天沒有召美人陪侍。
他一個人望著偌大金國輿圖,沉吟良久,方始下達旨意。
第一道旨意,鑑於宋國使團被反賊擄去了會寧府,原定的和談之議無法舉行。
因此大金國皇帝主動派出使團前往臨安,與大宋在“紹興和議”的基礎上,商談簽訂新的和約。
“紹興和議”原本是由皇帝趙構簽訂的,如果有了大宋新皇帝的背書,那麼這份和約也就更加穩固了。
為此,完顏亮對出使宋國的使臣暗授了一番機宜,交代了可以讓步的底線。
第二道旨意,是下給正在攻打襄陽城的耶律元宜的。
完顏亮原以為不需要召回這個心腹大將,就能輕易摁滅北方的反叛之火。
現在看來,北方之患愈加激烈,已經不容大意了。
他決定調回耶律元宜的大軍,命兩淮原有金兵採取守勢。
由攻轉守,從金國建立以來,面對宋國的時候,這還是第一次。
第三道旨意,是讓戶部調撥錢糧,集中商船運輸,透過海道運往鴨綠江,交給控制了那裡的心腹趙一甲。
第四道旨意,授予完顏雍遼東行軍大元帥之職,統領遼東所有忠君武裝,儘快剿滅叛賊。
關鍵時候,完顏雍可以會同趙一甲,放棄九連城,甚至放棄東京遼陽城,集中全力,從側翼攻打大定府。
只要他們能夠打下大定府,為朝廷開啟平叛大軍北上的通道,那麼北方之患也就不足為慮了。
隨後,完顏亮又親筆寫了一道密旨給趙一甲,讓趙一甲督促完顏雍出戰。
若完顏雍繼續搪塞不戰,則果斷斬之,並取而代之。
完顏雍授首之時,趙一甲即刻升任遼東、上京諸路行軍大元帥,主持北方平叛事宜。
第六道旨意,調兩淮戰艦,轉移到山東。
如果陸路一直打不通,又或者完顏雍陽奉陰違,而趙一甲又找不到殺掉完顏雍的機會。
那麼就要透過戰艦,從海路運兵到遼東,會合趙一甲,以優勢兵力彈壓完顏雍,再攻擊兩個反王了。
至於南京大火……
完顏亮咬著牙根冷笑良久,終是按下了心頭的殺意,下達了第七道旨意。
這個時候,他不能再任性殺人了。
最終,完顏亮只是下旨,南京留守馮長寧、都轉運使左瀛各仗一百,罷職。
副留守郭安國及留守判官大良順各杖八十,降三級。
當夜負責宮室巡弋計程車兵全部斬首示眾。
女真,是個嚴重依賴氣運的政權。
氣運來時,如大鵬摶風,蒼龍出海。手抬手搦,日上月下。
氣運去時,如土崩瓦解、分崩離析,亦不過是彈指間事。
這世間,自從莫名地多了一個楊沅,金國的氣運就喪失的格外快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