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聽著這個無比熟悉的話,不由的搖了搖頭。
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從韓信的嘴中,得到這樣的答案,但是每一次,他都沒有聽從韓信的建議。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僅僅是不願意而已。
軍事上的手段再強,也無法讓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當已有的軍事實力能夠保證國家的安全,並且具備鎮壓其他人的實力,那麼讓國家百姓過得更好,何嘗不是一種選擇,一種更好的選擇。
韓信看到諸葛亮如此,倒也沒有多說什麼。
原本以為諸葛亮只是誤入歧途,可是仔細瞭解過後,就連韓信本人,都不得不承認一點,那就是諸葛亮在每一方面的天賦都很強,真正的全才,幾乎沒有短板的人。
而且足夠努力,也足夠的持之以恆,不管是毅力也好,還是自制力也罷,都可以說是極為強大。
即使是一個人坐鎮一方,也基本上沒什麼短板,唯一能夠稱得上短板的,大概就只有時間了吧。
畢竟所有人的時間都是相同的,哪怕擁有更高的智慧,能夠更快的想到方法,也改變不了相同的時間流逝。
“行吧,孔明什麼時候回心轉意了,都可以來找我,亦或者去找武安君,反正都一樣,只要你在二十五歲之前,做出這樣的決定,未來必然就有機會,當然,決定的時間越早,機會也就越大。”經常觀看各地計劃的韓信,同樣明白未來是一個大爭之世,也是對外開拓進取的黃金之世,同樣也是武將和統帥,開疆擴土,建功立業的絕好時機。
在這種情況下走上軍事的道路,到時候留名的地方,可就不僅僅只是中原一地了,說不定能夠冠名全世界,影響全世界!
面對這樣的語言誘惑,諸葛亮的內心當中,卻沒有絲毫的變化,依舊抱著自己最初的理想,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而沒有辦法說服對方的韓信,也只能在之後的夢境對戰當中,加強力量的輸出,試圖讓對方明白,軍隊力量的偉大。
而早已經習慣了這種競爭的諸葛亮,也沒有逞一時之力,強行進行對抗,而是在不斷的周旋探索,抵抗韓信的同時,也在不斷將自己記憶當中的內容,逐漸化作現實,然後再進行反擊。
而韓信對於諸葛亮的進步速度和臨機應變能力,早已經見怪不怪了。
要是沒有這種天賦和天資,他和白起會說那種話?
有些人的天資很高,會朝著某個標準進行靠近,甚至非常接近那個標準,但是有個別人員,他們本身就是標準!
而在韓信看來,諸葛亮或許不是那個標準,但是已經極為靠近了,靠著努力和其他方向的輔助,達到他們這個境界並不難。
就如同劉桐一樣,全力以赴,配齊大軍和將領的初見殺,在他們這個境界當中,也有一定的勝率。
而全力以赴,放棄其他路線,直走軍事路線的諸葛亮,那就不是初見殺了,而是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