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伯爵的魔法尚未強大到能夠帶著兩人在一夜之間穿越身毒遼闊的荒野,他們在離開山林之後換了個交通工具,原本因為神力的阻礙無法使用的飛艇終於可以派上用場。
他們在天上日夜不停地朝著南方飛去,晚上休息,白天就在甲板上翻閱資料,希望能找到一點有關彌賽亞的線索。
女伯爵的資料庫大概是世界上最龐大的私人藏書館,雖然比不上教廷的文獻館,但也有不少資料,只不過要在其中尋找有用的東西,還是無比困難。
彌賽亞,早在一千多年前石匠科學封神時他的信徒就已經相信這個世界的終結必將到來,那會是掃清邪惡,獎賞虔誠,新世界從舊世界的廢墟中升起。
在教廷經典中有一整章,以恢弘的氣魄描述彌賽亞,雖然語言平實,但世界的終結與新生依然擁有最頂級的史詩感。
不過在漫長的時間裡,這段描述詳細,條理清晰的記錄被廣泛地認為是單純的臆想,拜科學教為了製造信徒而採取的恐嚇。
就算現在,確定科學已經成為唯一真神,彌賽亞就要降臨的今天,麥哲倫也依然相信那就是單純的威脅。
“不信科學就要下地獄。”
麥哲倫忍不住笑了起來。
正因為那些描述極具感染力,氣勢恢宏,帶來的反差感格外強烈,也就令人根本無法忍住不笑出聲來。
“是的,如果我們確信彌賽亞不會來,那麼這一章啟示錄就是單純的威脅。”
女伯爵沒有笑,因為一個很簡單的現實:彌賽亞一定會來。
“天啟四騎士……”麥哲倫沒有找到任何有用的資訊,他懶洋洋地讀著大段記錄中零星的幾個詞彙,心裡感受到的更多是無聊,“不是天使,真難得。”
隨手扔下書本,麥哲倫走到船舷邊,遙望著下面的大地。
身毒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
對抗至高神的反叛讓這片神明統治的大地上所有生物都離開了家鄉,其中包括凡人與婆羅門,甚至也包括野獸與飛禽。
還留在家裡的只有老弱病殘,他們就要餓死了,卻依然因為虔誠,不願意到廟宇中去拿食物,這是一場可以預見的饑荒。
“首先是戰爭,”麥哲倫覺得這充滿了諷刺的味道,“然後是饑荒,瘟疫接踵而至,死亡大行其道,世界末日大抵如此,凡是信仰神明的都要落到這個下場。”
“太陽下面沒有新鮮事。”
女伯爵正在翻閱記載科學生前言行的經典,隨口唸了一句眼前的句子。
“科學制造彌賽亞,是他的本能,支撐他存在本身的必需,可是這樣一個極為抽象的東西,為什麼會有這樣具體的描述?”
麥哲倫真正想說的其實就是一個問題:那些看上去詳細的描述,是不是每一句都是象徵與暗示?
“科學本身都只是個象徵,那他實際上變成了什麼樣子?”
科學就是科學,雖然他是概念,他是象徵,但他確實就是一個可以看見的真實存在,而且與那充滿象徵的描述一般無二。
“所以我們首先要在四個印開啟時面對帶來災難的四騎士,打敗他們之後就可以避免一些麻煩,然後是天使,那似乎應該是一場大混戰,最後科學自己下場,最終之戰,要是贏了就萬事大吉?”
如果女伯爵說的是對的,世界末日的發生就是這樣的話,那阻止彌賽亞必須做的也就是麥哲倫所說的這些了。
但那是個充滿諷刺的笑話,戰勝科學是不可能的。
“阻止彌賽亞本身就需要戰勝科學,理所當然,不是嗎?”
麥哲倫苦笑著搖搖頭。
他原本還抱著能夠不用戰勝科學,就阻止彌賽亞降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