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哲倫的計劃雖然簡單,但花了不少時間,而且成形的過程充滿了曲折與偶然。
一切的開始是所有人都有的一個疑問:為什麼這裡會有湍流。
風是隻屬於自然的力量,就算是在精華聚集之地,也只有極少數魔法研究者能夠掌握這種力量,而這裡並沒有精華流動的跡象。
麥哲倫在用木片向嚮導解釋風力變化的原理時,也是在整理思路,其實湍流的形成並不是完全不可能,只不過那條件實在太過苛刻。
一路走來,群山中經常會颳風,在這片山坡附近更是一直有風聲傳來,如果有一個類似於漏斗的結構存在,那風力就會被集中在一起,形成一道湍流。
不過像城市中這樣無數道狂風彙整合湍流,那需要的漏斗實在太大,結構也太複雜了,幾乎不可能存在。
然後麥哲倫遇到了另一個問題,為什麼城市變成了廢墟。
到處都有的破壞痕跡與到處都有的湍流似乎很容易被聯絡到一起,但這對於找到答案沒有任何幫助。
後來在麥哲倫確定這裡曾經發生過一場攻城戰之後,問題就解決了一部分,製造廢墟的是戰爭,而廢墟至少是一部分湍流出現的原因。
在接下來是下水道系統,麥哲倫很快就確定這與湍流的形成有密切關係,沒有什麼人造物能夠比下水道更適合製造這樣的湍流網路。
但這還不夠,麥哲倫還沒有找到漏斗,儘管按照簡單的邏輯來看,它就位於地下,但麥哲倫還沒有看到證據。
接下來是麥哲倫進入了先祖之丘,在這個沒有下水道系統的地方,湍流網路依然不受任何影響地存在,這開始讓麥哲倫重新考慮他的假設。
到這個階段為止,一切都還只是完全沒必要的追根究底,這些問題就和戰爭為什麼發生,在什麼時候發生一樣只能單純地滿足一下麥哲倫的好奇心,但當他見到大霧真正的力量之後,湍流就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那片大霧毫無疑問來自於鷹巢。
作為一艘飛艇,被稱為鷹巢的這個龐然大物有屬於自己的名字,那是來自於當時皇帝的母親,廣受尊敬的皇后安娜。
但這個“皇家安娜號”的名字鮮有人知,真正聞名遐邇的反而是一個綽號,那就是鷹巢。人們這麼稱呼這艘飛艇,既是因為它與鷹人之間密切的聯絡,也是因為以蒸汽機作為動力的飛艇只要開動起來,四周就會籠罩著濃霧,就像是傳說中巨鷹隱藏在天上的雲之巢穴。
至於隱藏在霧中的怪物和讓大霧變得危險起來的力量,則是另一個不可能有答案的問題了。
麥哲倫有一個猜測,那就是鷹巢在意外離開的時候,帶走了某幾個珍惜的魔法生物,而在這裡,那生物長大了。
這並不影響麥哲倫的計劃,因為這個怪物太過依賴濃霧,當大霧散去,對它而言不止是失去一個順手的武器和有力的環境。
而用風來吹散大霧就是簡單而自然的邏輯了。
麥哲倫並沒有意識到,他選擇了一個看上去簡單但實際上麻煩的計劃,而本質上完全是出於單純的追根究底的習慣。
這座城市下面的城區是誰建造的?是誰在什麼時候發動了攻城戰爭,毀掉了城市?湍流到底是怎麼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