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鄒鐘聞的鞋楦
林文婧萬萬沒想到,上手工組其實是高雲歌的主意。
下半年的棉鞋和涼鞋一樣是大季,也是山海鞋的強項,能發揮出極致價效比,誰能想到擺進澳爾康專櫃的真皮勃肯鞋在生産端的出廠價不到六十,如果不是同行,沒有人會注意到9960用的鞋底材料是pvc發泡。
但做真皮幫面的廠家在麒麟灣畢竟是少數,除了洛詩妮,也就天騏這類傳統公司單大廠,想要真正擁抱山海鞋所錨定的下沉市場,成本必須還要再降,比如用仿牛反絨的人造革。
高雲歌在宋洲給鄒鐘聞批假去廣州找材料的時候就提出了設想,幹脆用流水線做真皮,再招手工組做人造革,這樣工藝和要求還更容易區分。
這起初只是高雲歌隨口一句的假設。他自己雖然經驗豐富,但跟著他的這些黃毛們可全都只會在流水線上做螺絲釘,他絕無可能用原班人馬組建出手工組。
再加上洛詩妮的車間集下料針車成型倉儲為一體,已經足夠擁堵,在這寸土寸金的工業區裡,洛詩妮若想正兒八經地擺放手工組的裝置,至少還需要擴大一倍的規模。
宋洲年初想租廠房都大費周折,高雲歌若是想在棉鞋季到來前再吞併別家的車間,無意是在斷別人財路。
所以高雲歌想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佈局:將下料和針車裝置全部搬走,找個工業區附近的小廠房專注鞋幫的製作,再僱一輛貨車每天定時定點的運輸完工的幫面到原來的車間,兩條流水線一條繼續做澳爾康的鋪貨訂單,另一條線改短到前幫機的位置,從線上流下來的裹著楦頭的鞋面移送到架子上,按編號送到手工組的烘箱邊,這些工人只負責複底拔楦的步驟。
——這樣半流水半手工的鞋子生産出來既有流水線的精細度,也具備手工的産量。
“我估摸過,全流水的那一條轉速不能動,每天最多能生産三千雙,半流水那邊每兩個人為一組,平均一天就能有五百雙左右的産量,搬走的下料和針車區至少能放十二組烘箱。”高雲歌跟宋洲保證,“只要材料供應得上,日産量一萬雙都不是問題。”
宋洲張張嘴,快被高雲歌亮瞎眼了。
且不說這麼誇張的産量放在溫州需要多大的廠房面積,耗費多少的人力物力,以及多麼漫長的運轉週期,在麒麟灣的高雲歌完全能搞定,只要有訂單,他還能把産量再往上拉。
並且宋洲還在澳爾康做宋總的時候走訪過工業區裡幾乎每一個鞋廠,大的全流水,小的全手工,中等規模裡也有不少半流水,全都是前段手工抓邦,後段流水線複底。
他從未見過高雲歌籌劃裡的前端流水線抓邦,後段手工複底。一分價錢一分貨,手工必定面臨工人技術水的參差不齊,而鞋幫面和鞋底之間的那一圈膠線就是最好的檢驗,流水線複底的膠線,就是會比手工的幹淨。
但高雲歌有信心,以洛詩妮開出的工價,他們絕對能招到老手熟手。
他給宋洲看自己手機裡的聊天記錄。這年頭在工業區裡,鐵打的工人流水的老闆,已經不止一個其他廠的工人問他是不是在洛詩妮當管理,廠裡是不是有個叫9960的款,如果高雲歌願意偷拿一雙出來,他們老闆有重酬。
“哦呦,咋偷版都偷到你頭上了。”宋洲看了都被逗樂了,“趕緊讓他告訴他的老闆,直接來我們檔口喝茶,轉兩千塊拿樣鞋,五千送刀模,八千送原廠楦。”
“說正經的。”高雲歌又給他翻了幾段類似的對話,那些工人都是手工廠裡的,其中一個還是漂亮心情的老員工,高雲歌問他在漂亮心情的工價多少,他唉聲嘆氣發來語音:【你也知道我們是計件的。她家雖然量大,但單價也隨之壓低了,那老闆娘叼得很,說這個價我們不做有的是人做。】
“我們只要求手工組做後段的工序,我們可以把單價提到最高。”高雲歌的語氣裡有難以壓抑的澎湃,“你想啊,他們的老闆都到叫工人去託關系偷鞋的程度了,說明這個款的反響,就是好啊,而且好得前所未有,所以其他廠的老客戶們在洛詩妮拿不到鞋,就放訊息給他們,想讓他們抓緊跟版。”
高雲歌的雙眼也閃爍得洞若燭火。如果說宋洲一個人的預判尚且略顯單薄,那現在暗潮湧動的是整個市場的未來風向。
“9960絕對會補單,大補特補。我們必須要流水線手工兩手抓,在仿版出來前出庫盡可能多的洛詩妮製造。”
高雲歌完全是在用發號施令的陳述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