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仲夏之末。
持續了半年的不奧之戰,陷入了更為焦灼的階段。
北方、東方兩線戰場上炮火連天。
數不清的坦克、飛艇、戰鬥機殘骸在延綿上千裡的焦土上隨處可見。
炮火連天,槍林彈雨。
恐怖的轟鳴與刺耳的槍聲此起彼伏。
戰壕、堡壘建了又毀,毀了又建。
雙方戰死計程車兵已超過百萬之數。
然而這些可怕的場景,兩國民眾卻無法親眼所見。只得透過報紙、廣播等媒體獲取相關訊息。
6月25號這天傍晚。
沉悶且炎熱的風颳過帝國首都。
一位西裝革履、白髮蒼蒼的老者,正杵著白色手杖,從四方宮中走出。
兩側的女衛兵們紛紛端槍行禮。
老者頷首示意,杵杖離開。
他最終在夕陽下,鵝卵石小道的盡頭駐足,回首望了一眼那宏偉的建築。
想起方才與元首的談話,他的老臉上不由露出了釋然的微笑。
旋即,頭也不回地離開。
影子拖得越來越長,直至與四方宮的陰影重疊。
帕拉·賽爾蘇斯一人一杖,徒步從中心區來到了南繆斯,緩緩走過一條街道。
此時也是入夜,天色昏暗。
他最終停在了一間孤兒院前。
暗淡的燈光從孤兒院中傳出。
這間孤兒院不大,也就只有一棟四層的老樓,外面還有矮牆院落。綠藤與青苔攀附在矮牆上,院中擺放著一些例如沙坑、滑梯與搖馬等孩童娛樂設施,但看上去有些老舊褪漆了。
“貝託萊孤兒院。”
老者扭頭看著院門的鐵牌標識,滿是皺紋的臉上,露出了一抹微笑。
這是帕拉·賽爾蘇斯在幾十年前,以化名“貝託萊”的醫生身份,在首都資助建立的其中一家孤兒院。
實際上,“貝託萊孤兒院”有很多,分佈在不萊梅帝國各處。
人們只知道,這些孤兒院是由“貝託萊基金會”投資建立,卻不知曉背後自掏腰包的人,是帕拉·賽爾蘇斯。
帕拉生於黑暗戰亂的封建中世紀,對無家可歸的孩童抱有強烈的同情心,因為他自身,本就是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兒。
孩童時期,他靠著流浪和乞討為生,經歷過三次瘟疫而僥倖存活,大難不死。少年時,有幸成為了一家貴族的僕人,專職於為男主人端屎盆尿壺,並負責清洗。
在那個時期的榮登王國,這種僕人還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做“糞便男僕”。
趁著在這家貴族當僕人的期間,帕拉跟隨男主人的御用醫生打下手,順便學習粗淺的醫術。
後來,在帕拉十五歲時,這家貴族因戰亂而死,他也在陰錯陽差下加入了一個名為“治癒騎士團”的僱傭兵團。
從此開啟了一段傳奇的人生。
…
…
帕拉收回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