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下所跪何人,有何冤屈?”
蘇辰元神一轉,事情的來龍去脈早就瞭然於心,他心裡其實也挺憐憫這小姑娘的,有心想要放過蔡邕。
不過,此時既然是公審訴苦,就得有一定規章,朝令而夕改,無原無故就變了章程,很是不好。
“民女蔡琰有冤。“
蔡文姬毫不怯場,深深的福了一福……比起衛仲道兄弟兩人縮頭不出,不敢為老師請命的舉動,其風姿完全不同。
她語意鏗鏘的說道:“我家父親深得董賊敬重,被除為重職高官,那也只是奉朝廷皇命而行……所謀諸策,大多都是教諭、民生範疇,並不涉及軍事。既未貪腐,又未害民,何至於獲罪斬首?民女以為,李將軍此行不妥,有草菅人命之嫌!“
一聽此言,眾大臣全都暗暗抽了一口冷氣。
如果是董卓坐在堂上的話,蔡琰此言大大犯上,很可能就會被亂亂棍打出,甚至會出現更嚴重的後果。
就算是在場眾位大員,以往辦案之時,也不喜歡有人當面指責自己錯誤之處。
就算是錯了,也會將錯就錯的。
所以說,此時的蔡琰行為雖然剛烈,實質上,是將生死置之度外。
為救父親她算是豁出去了。
衛伯儒、衛仲道更是在人群之中向後躲了躲,別說出言相幫,還生怕牽連到自己身上來。
圍觀百姓突然就靜了下來。
大家來申冤訴苦,大多數是聲討董卓的。
沒想到,還有大膽的傢伙,矛頭直指主審官,而且還為董卓派系官員張目。
沒有開口大罵,還是看蔡琰顏值夠高,形象夠好。
否則,臭雞蛋,土坷攔早就扔過去了,不砸她個滿頭包都算一件奇事。
“你們覺得呢?“
蘇辰深深的看了蔡琰一眼,轉頭笑問道。
他很想弄明白,這個年代的讀書人,對於從逆一事怎麼看?
蔡邕生死事小,天下士人怎麼想,才是最重要的。
王允若有所思的看了蔡琰一眼,首先開口道:“伯喈兄行差踏錯,忠心以侍董賊,給天下士子做下錯誤榜樣。如果他是無罪,那豈不是告訴天下士人,可以投奔反賊,反叛朝廷,不敬大漢。“
“果然不出所料,能用出連環計,把董卓陰死,王允十分陰險,大帽子扣得很好。“蘇辰笑容未變,心中暗凜。
過些日子,他們應該知道了,自己其實跟董卓沒有太大區別。
明面上尊奉大漢天子,實質上一人專權……
也不知這王老頭會怎麼來對付自己?
倒是期待得很。
王允話音剛剛落下,司徒楊彪就嘆息一聲道:“蔡中郎雖然德行有虧,迎奉豺狼,其人卻未有大錯,他強於經史,不諳人心,當有此禍。“
這一位倒是對蔡邕有些同情,拐彎抹角的說了一句好話,卻也沒有用力去求情,頗有些順其自然的意思。
荀爽面無表情,起身一禮,輕言慢語道:“觀其心,察其行,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我看伯喈兄雖然與董賊親善,事實上並未犯下大錯,也未出過害民毒計,與李儒等人大不相類,當可從輕發落。“
荀爽荀慈明,不愧有著“荀氏八龍,慈明無雙“的美譽,頗有謙謙君子之風。
他平日裡想必也不見得欣賞蔡邕,此時卻是不肯落井下石,持中而論,並從中求了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