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辰一聲令下,吳軍當即變陣,左右兩軍突出,中間內凹,更有連綿的大車車廂,形成了一個口袋陣,似乎要請君入甕。
頓時,三千輛車,全數開出……
只是見到這三千輛車,蘇辰心中就湧出無限的豪情壯氣。
所謂戰略戰術,其實只看因地制宜。
因為早就防著李家引突厥入關,蘇辰早早的就吩咐魯妙子兵械司改進連弩和戰車,花費了很大資材打造出來的移動長城。
對付草原上的勢力,以步兵對騎兵,在蘇辰的晶片資料中,歷朝歷代其實有著許多成功的典範。
而他自然取用最適合這個時代的東西,並不超出太多。
不能憑空製造出火槍來對抗,不說時間來不來得及,攀科技樹的做法也很可能會造成社會畸形發展,毫無疑問,更會被這方天地視為異類,受到原力的嚴厲打擊。
表現在外的就是事事不順,狀況瀕出。
就比如在現代社會,如果突然出現許多魔法師和仙術師,或者大量出現變種人,肯定會改變社會支柱。
不說位面力量的排斥,肯定會造成世界大亂,成為全人類全世界眾矢之敵。
道理是相通的。
實際上,這時候對付騎兵,必須得有長槍陣。
這長槍陣,蘇辰也有訓練,但是卻不會真正把希望寄託在這上面,如此做法實際上是以紀律和生命來抵消敵人的優勢。
他的長槍兵只是做為第二波梯隊,不會直面敵騎鋒銳。
想要打勝仗,卻也不想把手下士卒的命毫無意義的扔在這裡。
如今的三十萬大軍,已經是江南地盤所有能戰力量,他的敵人也不僅僅只是突厥鐵騎,在旁邊還有著一位。
贏當然得贏,還得儘量減少損失,儘量儲存實力,面對李世民。
……
實際上,蘇辰挖掘出來的這種力量,歷史上就記載,就是漢朝就有的弓箭發射車,可百箭齊射,密集如蝗。
經過魯妙子的改造,這時的車陣,跟原本有了些許不同,車上配備厚木板,車頭車尾都有鉤和環……
平常車上可以載箭矢糧草,還可以載盔甲以節省士兵體力。
撤退的時候也可以載傷員,一旦遇到了敵騎,只需要片刻時間,就可將戰車首尾的鉤環相接,排成一圈掩體。
上面多配標準訓練的弩箭手,連射之下,其箭如雨。
下面甚至有輔兵推之,雖然緩慢,但是還可推行。
要是敵人靠近,士兵也可以從準備好的縫隙間,用長槍往外亂捅殺敵
這種車,在蘇辰提出改善意見之後,才隱約記起,地球上明時,與蒙古的戰鬥中,也曾經有過這種戰車,並且建立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