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點,楊志強被手機鬧鈴驚醒。窗外天色尚暗,宿舍裡其他室友還在熟睡。他輕手輕腳地起床洗漱,生怕吵醒別人。今天是發工資後的第一個工作日,也是和老趙、林曉雯約好討論工資問題的日子。
冷水拍在臉上,楊志強看著鏡中的自己——眼睛下方掛著兩個明顯的黑眼圈。自從發現工資被少算後,他已經連續幾天沒睡好覺了。
“得打起精神來。“他小聲對自己說,用毛巾擦了擦臉。
流水線上的工作一如既往地忙碌。楊志強負責檢查手機螢幕的顯示效果,這項工作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今天他的心思卻總是不由自主地飄到工資問題上,連續幾次差點漏檢瑕疵品。
“小楊,專心點!“組長陳明走過來提醒道,“這批貨是給國外客戶的,質量標準更高。“
楊志強連忙道歉:“對不起,陳組長,我會注意的。“
陳明是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在鑫輝電子工作了八年,以嚴格但公正著稱。他看了看楊志強蒼白的臉色,語氣緩和下來:“是不是身體不舒服?要不要去醫務室看看?“
“沒事,就是昨晚沒睡好。“楊志強勉強笑了笑。
午休時間,楊志強匆匆吃了幾口飯就離開了食堂。按照約定,他來到廠區西側的一個小花園,這裡種著幾棵大榕樹,樹蔭下有供員工休息的長椅。
老趙和林曉雯已經在那裡等著了。老趙今天穿著洗得發白的藍色工裝,手裡拿著一疊紙張;林曉雯則抱著膝上型電腦,鼻樑上架著她那副標誌性的黑框眼鏡。
“來得正好。“老趙拍了拍身邊的空位,“我帶了點東西給你們看。“
楊志強坐下後,老趙遞給他幾張工資條:“這是我過去半年的工資記錄,你們對比看看。“
林曉雯接過工資條,迅速在電腦上製作了一個對比表格:“趙師傅是正式員工,每月加班60小時左右,實發工資在4800到5200元之間。而我們勞務派遣工加班同樣時長,卻少了將近1000元。“
“問題出在加班費的計算方式上。“老趙指著工資條上的明細,“正式工的加班費是按基本工資的1.5倍、2倍計算,而你們的加班費基數被打了八折。“
楊志強皺眉:“這合理嗎?合同上明明寫著同工同酬。“
“這就是問題所在。“林曉雯推了推眼鏡,“我查了《勞務派遣暫行規定》,明確要求用工單位應當對勞務派遣工實行同工同酬。鑫輝電子這樣做涉嫌違法。“
老趙嘆了口氣:“這種情況在廠裡已經持續好幾年了。勞務派遣公司'眾誠人力'從中抽成,用工單位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那我們該怎麼辦?“楊志強握緊了拳頭,“難道就這樣算了嗎?“
“當然不能。“林曉雯堅定地說,“但我們需要收集更多證據,瞭解整個運作機制。“
三人商量後決定分頭行動:老趙負責聯絡其他有同樣遭遇的老員工;林曉雯深入研究相關法律法規;楊志強則留意日常工作中的異常情況,特別是與工資計算相關的資訊。
接下來的幾天,楊志強格外留意身邊的細節。他發現生產線上的勞務派遣工大約佔四成,大多來自偏遠地區,文化程度不高,對工資計算方式一知半解。
“李哥,你覺得上個月的工資算得對嗎?“午休時,楊志強試探性地問同車間的李師傅。
李師傅是四川人,在鑫輝幹了兩年多。他苦笑著搖搖頭:“誰知道呢?反正比老家種地強。咱們外地人能有個工作就不錯了,哪還敢挑三揀四?“
這種態度在勞務派遣工中相當普遍。多年的城市打工經歷讓他們形成了一種逆來順受的心態,即使權益受損也不敢聲張。
週四下午,生產線突然通知要開全體會議。會議室裡坐滿了人,一個西裝革履的中年男子站在前面,胸前的工牌顯示他是人事部的王經理。
“最近公司接到幾個關於工資計算的諮詢。“王經理開門見山地說,“這裡我再次明確一下:勞務派遣工的薪資結構是經過勞動部門備案的,完全合法合規。“
楊志強注意到,王經理說話時眼神閃爍,不時用手帕擦汗。
“勞務派遣是一種靈活的用工形式,薪資計算方式與正式員工有所不同,但總體待遇水平相當。“王經理繼續解釋,“如果還有疑問,可以隨時向人事部門諮詢。“
會議結束後,工人們議論紛紛。楊志強聽到身後兩個正式工小聲交談:
“又來這一套,每次有人質疑工資就這樣搪塞過去。“
“噓,小點聲。聽說勞務公司老闆是王經理親戚...“
楊志強心頭一震,趕緊記下這個資訊。
下班後,他立刻找到老趙和林曉雯,告訴他們今天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