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這些,他看了看時間,將石文明買的雞腿拿過來進行浸泡,順便又泡了一小碗花生米,準備做宮保雞丁。
這道傳統菜的典故幾乎人人都知道,貴州籍官員丁寶楨任山東巡撫時,家廚嘗試著改良醬爆雞丁,用幹辣椒節代替甜麵醬,配上酥花生和山東大蔥,將雞肉爆炒成菜,就成了人人愛吃的宮保雞丁。
不久丁寶楨出任四川總督,又將這道菜帶進川蜀,因為甜中帶辣,辣中透甜,迅速在當地傳開。
丁寶楨在川蜀為官多年,最後病逝於任上,被清廷追封為太子太保。
過去一般用東宮指代太子,所以東宮太保,就簡稱為宮保,丁寶楨生前最愛的爆炒雞丁,也被稱為宮保雞丁。
宮保雞丁的做法很多,魯菜、川菜、貴州菜,甚至淮揚菜、本幫菜,都有這道菜的身影。
甚至在國外,宮保雞丁也有很大的名氣,幾乎是各地中餐廳的必點菜品,老外們百吃不厭,很多人都把這道菜評為中餐之首。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風俗相差很大,口味上更是各不相同。
但不管哪裡人,都不會抗拒宮保雞丁。
它雖然有辣味,但並不濃烈,連不能吃辣的廣東人也可以適應,雖然有甜味,同樣也不突出,遠沒有本幫菜的放糖量驚人。
加上鮮嫩的雞腿肉和香酥的花生米,將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的口味給囊括了進來。
雖然這道菜獨佔一個味型,顯得勢單力薄,但就流傳度而言,它就像中餐裡的葉問一樣,能把很多味型摁在地上摩擦。
花生米的紅色包衣泡軟,剝掉。
平時家裡炸花生米,有沒有包衣都所謂,但做宮保雞丁的話,這一步就不能少了。
尤其是正統的宮保雞丁,要是花生米帶包衣,會被懂行的人恥笑。
花生米準備好,林旭將雞腿撈出來,在肉最薄的部位豎著劃一刀,將雞腿骨和小骨全都取出來。
接著將雞腿的外皮撕下來,再切掉多餘的筋膜,只要雞腿上的瘦肉。
雞腿相對於雞胸來說,筋膜比較多,為了不影響口感,需要在雞腿內外打上十字花刀,切斷雞肉中的筋膜。
中午那會兒,石文明聽說陳少康幾人想吃宮保雞丁,還有些犯滴咕,想吃這種菜我做就行了,還用得著小旭下手?
他好不容易回來一趟,點一些平時吃不到的大菜才對嘛。
然而現在看到林旭的操作,好歹也做了將近十年鄉村大廚的石文明,突然有點不懂宮保雞丁了。
雞腿去皮也就算了,居然還要改花刀?
飯店裡二三十一份的宮保雞丁,啥時候這麼麻煩過啊。
林旭把花刀打好,拿起下一個雞腿,脫骨、去皮、改刀一起呵成。
所有雞腿全都處理完畢,這才將雞腿肉拿過來,用菜刀切成一點五厘米見方的肉丁。
宮保雞丁這道菜特別講究賣相,出現的四種食材,不管雞丁、蔥段、還是幹辣椒節,都要求比花生米略大一些,但又不能大太多。
一般情況下,都是先處理花生米,然後根據花生米的大小來決定肉丁、蔥段、幹辣椒節三者的個頭。
肉丁切好,林旭盛到盆裡,依次往裡面放入蔥段、薑片、黃酒、糖色進行抓拌,接著再放入蛋清和土豆澱粉,抓拌均勻後開始醃製。
“糖色?小旭,這道菜是用糖色醃製的嗎?”
看到這裡,石文明終於忍不住問了出來。
一般飯店裡做宮保雞丁,懶省事兒的話會放點豆瓣醬或甜麵醬,講究點會淋點老抽,比較正統的,會在醃肉時放老抽。
石文明還沒見過放糖色的做法呢。
林旭說道:
“想要色澤好看,就得用糖色,當然,不講究那麼多的話,老抽也沒問題,能在醃的步驟放老抽,已經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廚師了。”
要是平時自己吃,林旭自然不會如此繁瑣。
但表弟表妹們想嚐嚐最正宗的宮保雞丁,當哥的肯定要滿足他們。
就是不知道吃了這個版本的宮保雞丁,回到學校再吃稀湯寡水版的,這幾個小青年還能否吃得下去。
石文明看著林旭的操作,有種小丑竟是我自己的感覺。
原本以為幾個小傢伙沒見過世面,點這麼一道家常菜,現在看了林旭的操作,才發現沒見識的是自己。
林旭把肉醃上,按照花生米的長度,剪了一些幹辣椒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