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不像秋試和春試那樣麻煩,還要分個兩場,什麼理論,什麼實戰。
能夠走到殿試這一環節的人,其實都不會差到哪裡去。
而且也不會刷人下去,僅僅只是給所有的貢士排個名,然後就成了進士。
所以只有一場考試。
眾人羅列在宮門之外,早有考官在此等候,檢查他們的考憑。
驗證透過後,眾考生就在宮門內羅列,等著皇帝召見。
“跟我來吧。”
等了差不多半刻鐘,崔太傅就從內庭深處走出來。
他的目光掃過眾考生,在沈無名身上停頓片刻,隨即略過。
朗聲吩咐道。
在崔太傅的帶領下,眾人謹小慎微,微微低頭,乖巧跟在他身後。
即便是楊元慶這樣的紈絝,此時也態度恭敬,不敢有絲毫浪蕩之色。
顯而易見,那位女帝陛下在眾人心中的威望還是很高的。
來到金鑾殿外,崔太傅讓他們等著,“我進去稟告陛下。”
“你們可以稍作休息,走走看看都可以,但是不要走遠。”
說完,他就轉身離去,其餘考生則是三三兩兩湊在一起,交頭接耳。
當初春試數百上千的考生,經過兩場考試,走到這裡的所剩無幾。
總共只有百人出頭。
而且大多都是太學生,不是權貴之子,高官後代,就是之前落榜的舉人。
大漢百來個州,很多州甚至沒人能走到殿試,定州反倒成了表現不錯的。
不僅有沈無名獨霸金榜,還有王之維這個傢伙,也抓著尾巴上來了。
崔寬和韋孝文運氣不佳,在春試第二場的時候落榜了。
楊元慶這傢伙也進入殿試了,主要是他第二場的成績不錯。
畢竟他這種頂尖權貴之子,論文采未必有多好,但修為還是到位的。
從小有名師教導,還有各種資源傾斜。
這也是朝中官員,大多出身世家豪門的原因。
除去人情關係走後門這種。
即便是放在公平的條件下競爭,很多寒門之子也遠遠不及他們。
“你瞅什麼啊瞅!”
沈無名看到楊元慶左顧右盼,東瞅西瞅,不由得湊了過去。
“你好歹也是榮國府少主,難不成還沒來過皇宮?這麼大驚小怪的。”
楊元慶嘿嘿一笑,“那能一樣嗎?之前是跟在我爹屁股後邊。”
“而且說實話,像我們平常也只能去些御花園之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