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請君入甕
謝行之在宮裡待了下來,和傅弘深分析這漕運公務。
眼下,漕運困難重重,銀子,人力,物力,後續碼頭的商賈,缺一不可。
傅弘深是新帝,底下不少老謀深算的臣子,不懷好意地等著看他的笑話。
此時的他,手段稍見軟弱些,那群老家夥就按耐不住了。
就拿這次漕運來說,沈知府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地方知府。
何來這麼大的膽子,敢違背聖旨,為難李淮安。
說到底,還不是上面的官員指使的。
先帝在的時候,手段狠辣,但管理上缺乏建章立制。
而且他性子固執偏激,容易聽信親信話。
在他在位的期間,寒門學子難有成就。
傅弘深在當太子的時候,就看到了這其中的重重弊端。
朝堂不該是高門顯貴的貪墨錢財之處,應該是有能者之士一展抱負的地方,更應該是百姓信服的法度之地。
於是,傅弘深上位之後,重用有才華的人,他封了謝行之帝師。
又欽點了寒門出身的李淮安為狀元。
同時,為了避免外戚專權,前朝和後宮勢力勾結,他繼位後不選秀,不納妃。
斷了那些高門顯貴的念頭。
他這種做法,無疑是觸碰到高門的逆鱗。
雖然他是帝王,但那些老家夥哪個是省心的?
從漕運一事就可以看出來。
這其中的勢力更替交錯,錯綜複雜。
謝行之聽了傅弘深的抱怨,難得安慰他道。
“陛下倒是不必過於煩惱,這並不是壞事。”
傅弘深先是一愣,沒好氣地說道。
“行之這是何意,這些人都快火燒朕眉毛了,行之怎得還說不是壞事?”
謝行之:“陛下以為,眼前朝堂形勢如何?”
傅弘深沉默了一瞬,方才開口說道。
“眼下朝堂分為兩派,一派是寒門學子為主的,主張新政的。”
謝行之點了點頭,“這些大多是陛下提拔起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