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休賽期,整個聯盟之中最為震撼的重要合同,首當其衝就是託尼羅莫、陸恪和阿隆羅傑斯等多位四分衛的頂尖合同,但這些四分衛都選擇留在了自己的球隊,而自由市場之中的轉會動作也著實不少。
首先,2009年的年度最佳進攻新秀珀西哈爾文(peryharv)離開了明尼蘇達維京人,轉會前往西雅圖海鷹,為維京人隊換來了一個首輪選秀和一個七輪選秀,這位頂尖外接手被認為是具備了成為一代傳奇的天賦,可惜因為多次受傷而影響了場上表現,現在加盟海鷹隊,這也意味著拉塞爾威爾遜得到了重要幫手。
其次,紐約噴氣機的傳奇角衛“島王”達雷爾雷維斯以一個首輪選秀和一個四輪選秀為條件,前往了坦帕灣海盜,這位角衛在過去一個賽季裡飽受膝傷困擾,始終沒有能夠發揮出巔峰水平,並且缺席了紐約噴氣機與舊金山49人的對決,現在前往具有防守傳統的海盜隊,卻不知道是否能夠重現巔峰狀態。
再次,就是巴爾的摩烏鴉的外接手安匡博爾丁了。
博爾丁是一員老將,2003年由亞利桑那紅雀以第二輪五十四順位選中,當年他不是最被看好的外接手,但新秀賽季卻爆發出了難以想象的能量,成功擊敗了當年的選秀狀元四分衛卡森帕爾默和當年的選秀探花外接手安德烈約翰遜(andrejhnsn),勇奪當年的年度最佳進攻新秀——
卡森帕爾默和安德烈約翰遜現在都是聯盟排得上號的頂尖球員,多次入選職業碗。
遺憾的是,隨後二年級、三年級,博爾丁就斷斷續續遭遇到了傷病影響,上場時間受到了嚴重壓縮,但只要他能夠登場,表現就堪稱頂尖,2003年、200年和2008年,三次成功入選職業碗就是最好證明。
200年,博爾丁轉會前往巴爾的摩烏鴉。在烏鴉隊陣中,他的表現依舊位居前列,卻終究還是丟失了新秀賽季的銳利鋒芒,始終沒有能夠再次達到巔峰,也沒有能夠再次回到職業碗行列,似乎正在漸漸變成藍領球員。
202賽季也是如此,整個常規賽裡,博爾丁僅僅收穫了四記達陣;但進入季後賽之後,他的表現卻全面復甦,四場比賽就收穫了四記達陣,成為了烏鴉隊闖進超級碗的最大功臣之一,恍惚之間又再次讓人看到他的巔峰水準。
作為三屆職業碗球員,博爾丁就是那一類球員:他們擁有能力也曾經輝煌,現在的狀態與實力似乎已經不再頂尖,但誰都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突然爆發——可能永遠就這樣沉寂下去,也可能某個瞬間成為扭轉的關鍵。經驗與眼界,這是他們的最大財富。
在博爾丁職業生涯中,最大的遺憾就是兩次錯過超級碗,2008年在亞利桑那紅雀,輸給了本羅斯里斯伯格領軍的匹茲堡鋼人;202年在巴爾的摩烏鴉,輸給了陸恪領軍的舊金山49人。而且,兩次都是近在咫尺卻擦肩而過。
今年休賽期,巴爾的摩烏鴉也同樣面臨著硬工資帽的衝擊,和舊金山49人比較起來,他們所需要面對的情況更加複雜,簡單來說,他們需要續約的球員更多,首當其衝的就是他們的四分衛喬弗拉科。
除了陸恪、羅莫和羅傑斯之外,2008年進入聯盟的喬弗拉科和馬特萊恩也都在今年面臨著續約的關口。
巴爾的摩烏鴉和亞特蘭大獵鷹都沒有理由更換自己的四分衛,雖然他們不能和陸恪、羅傑斯別苗頭,那兩名四分衛都是現在炙手可熱的人物,但他們卻和達拉斯牛仔相似,低調卻專注地希望能夠將自己的四分衛留下。
達拉斯為了續約羅莫,開始調整隊內合同;巴爾的摩和亞特蘭大也同樣是如此。
在巴爾的摩隊內,約翰哈勃最終瞄準了博爾丁,他希望博爾丁能夠重組合同,降低自己的年薪收入,配合球隊;但博爾丁拒絕妥協,結果約翰哈勃轉手就將博爾丁放到了自由市場裡,恰好吉姆哈勃正在面臨著外接手捉襟見肘的窘迫情況,於是博爾丁就從一個哈勃手下來到了另外一個哈勃手下。
舊金山49人接手了博爾丁每年七百萬酬勞的合同,而代價只是一個明年的七輪選秀。
至於巴爾的摩,有了陸恪和羅傑斯珠玉在前,弗拉科和馬特的續約就顯得沒有低調了許多,甚至還比不上羅莫的討論熱度,但這兩名四分衛還是雙雙贏得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合同,弗拉科在六月中旬、馬特在七月中旬,先後簽署了自己的新合約。
喬弗拉科,六年一億兩千零六十萬,保證金五千兩百萬,平均年薪兩千零十萬。
馬特萊恩,五年一億零三百七十五萬,保證金五千九百萬,平均年薪兩千零七十五萬。
兩位四分衛相繼成為了第四位和第五位年薪超過兩千萬的球員,將德魯布里斯、佩頓曼寧、湯姆布雷迪和託尼羅莫都拋在了身後;但平均工資水平和保證金還是沒有能夠超越陸恪,依舊落在了陸恪和羅傑斯的身後。
一方面是硬工資帽年年上漲,伴隨著nfl越來越賺錢,工資帽上限的提升速度就越快;另一方面是現在球員的身家在逐步提升,陸恪的崛起是一個重要分水嶺,連帶著其他四分衛全部都開始取得突破,當然,未來大曼寧、布雷迪、布里斯續約的時候,自然也擁有更多提升的空間。
即使沒有常規賽vp,即使沒有超級碗,但優秀四分衛依舊是非常罕見,於是羅莫、弗拉科和馬特等等四分衛的搶手程度依舊居高不下,就連新秀四分衛安德魯拉克、羅伯特格里芬三世也都不例外。
話題重新回到博爾丁身上。
現在,博爾丁就從烏鴉隊的隊員搖身一變成為了49人的隊員,不久之前超級碗舞臺上,雙方還是你死我活的競爭對手,一轉眼就即將成為並肩作戰的夥伴了。職業賽場的際遇確實是妙不可言。